如天也。天气在上,时行乎下,故上下无常。上下之气,
合而病至,则偏害阴阳,谓独阳无阴,不得其平,阴阳偏害也。
\x雷公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x
偏害阴阳,则三阳之气,莫可以当。故曰三阳莫当,请闻其解。
\x帝曰∶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并至,并至如风雨,上为巅疾,下\x
\x为漏病,外无期,内无正,不中经纪,诊无上下,以书别。\x
中,去声。诸阳之气,归于三阳。故三阳为病,而三阳独至者,是三阳合诸阳之气而并至也。并至,如风
雨之莫当,故并于上则为巅疾,而阳亢无阴。并于下,则为漏病,而阴盛无阳,不但上下莫当,其内外亦莫可
当。并于外,则外无期,譬于堕溺,不可为期。并于内,则内无正,神转不回,回则不转,乃失其正。内无
期,外无正,则不中经脉之纪,上巅疾,下漏病,则诊无上下。书犹志也。别,不同也。所以志别,而
不同于寻常之病也。
\x雷公曰∶臣治疏愈,说意而已。\x
说,作悦。治,理也。疏,远也。谓理治其言,疏远愈甚,不
过悦其大意而已。公为此言,欲帝彰明较着以为至教也。
\x帝曰∶三阳者,至阳也。积并则为惊。病起疾风,至如霹雳,\x
\x九窍皆塞,阳气滂溢,干嗌喉塞。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 。\x
阳至于三,极无以加。故三阳者,至阳也。诸阳之气,归于三阳,故积并则为惊。其病之起,有如疾风。
其病之至,一如霹雳,疾风霹雳,则九窍皆塞。阳气滂溢,九窍皆塞而病于上,其嗌则
干,其喉则塞。阳气滂溢而病于下,则阳并于阴,阳在上,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而薄为肠 。
\x此谓三阳直心,坐不得起卧者,便身全,三阳之病,且以知天\x
\x下,何以别阴阳,应四时,合之五行。\x
三阳之气如天,心为君主如日,此三阳积并为病,谓之三阳直心。三阳直心,亢害已极,故坐不得起卧。
不得起卧者,不能开阖也,不能开阖,便身全,三阳之病。盖太阳主开,阳明主阖,少阳主枢,而司开阖。
是知直心之三阳,太阳也。不得起卧之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也。天下之大,阳气主之,知直心之三阳,
开阖枢之三阳,且以知天下,何难以别阴阳,应四时,而合之五行。帝为此言,着至教也。
\x雷公曰∶阳言不别,阴言不理,请起受解,以为至道。\x
至教之传,非语言文本可尽。故言此以深求之。阳,犹明也∶阴,犹隐也。明言之,不能如黑白之别。隐
言之,不能如经论之理,其中更有精微,请起受解,以为至道焉。
\x帝曰∶子若受传,不知合至道,以惑师教。语子至道之要,病\x
\x伤五脏,筋骨以消。子言不明不别,是世主学尽矣。\x
语,去声。帝之着教,言浅旨深,皆至道也。故曰∶子若受传,不知以余言而合至道,心有所疑,以
惑师教。此外欲更语子至道之要。必至病伤五脏,而筋骨以消,身且不保,何以授教。公云阳言不别,阴言
不理。故曰∶子言不明不别,是斯世主教之学尽矣。何以传为,谓至教已着,无庸复言也。
\x肾且绝,惋惋日暮,从容不出,人事不殷。\x
从,音聪。余篇从容俱同。史臣记雷公殚心帝教,而深思弗释也。公闻帝教,既竭心思,求之不得,中
心如焚,一似肾且绝,而不上济其心者。惋惋,惊叹貌,惊叹至教之深。至于日暮,犹居明
堂。从容不出,一切人事不殷,殷,犹勤也。此雷公殚心至教,而诚切研求也。



<目录>卷之九

<篇名>示从容论第七十六篇

属性:圣人治病,循法守度,援物比类,从容中道,帝以此理,示诸雷公,故曰示从容。
\x黄帝燕坐;召雷公而问之曰∶汝受术诵书者,若能览观杂学,\x
\x及于比类,通合道理,为余言子所长。五脏六腑,胆胃大小肠,脾胞膀胱,脑髓涕唾,哭泣\x
\x悲哀,水所从行,此皆人之所生,治之过失,子务明之,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x
上为去声。上编雷公曰∶请受道,讽诵用解,故帝燕坐,召雷公而问,谓汝受术诵书者,若能于诵书
之外,览观杂学,触类引伸,而及于比类,贯通会悟,而通合道理。能如是,为余言子所长,凡五脏六腑,胆
胃大小肠,脾胞膀胱,六腑秉气于坤土,故言六腑而及于脾。肾主脑髓,肺主涕唾,肝主哭泣,心主悲哀,脑
髓涕唾,哭泣悲哀,而合于脾,是为五脏,五脏主藏精者也。故曰水所从行。此五脏六腑,皆人之所以生,
治不合道,则治之过失,务明其道,可以十全;即不能知,为世所怨。是受术诵书,尤贵比类而通合也。
\x雷公曰∶臣请诵《脉经・上下编》,甚众多矣。别异比类,犹未能以十全,又安足以明之。\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