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疹后气虚而呃逆者。用人参。扁豆。柿蒂。姜。枣之类。或因
沉睡而不透。沉睡者。火郁于内。未得发扬于外也。宜用升阳散火之剂。余治一侄孙。年未
满周。一见形而即隐。既隐而沉睡。重用升。葛。荆。防。前胡。桔梗。杏仁。粘子。蝉蜕。
胡荽。角针。以表之。麻疹略现而又隐。沉睡如故。次日加黄芩。石膏。知母。枳壳。山楂。
服之。
亦略现而又隐。隐而变黑。三日服原方如故。至第四日。用三黄石膏汤。一泻而汗出。神气清
爽。麻终不见而愈。盖毒从泻出。不必复现也。疹后沉睡多属虚。或因吐蛔解蛔而不透。吐
蛔解蛔者。热毒壅迫而出也。胃热则吐蛔。肠热则解蛔。此热极之症。解者稍轻。吐者尤重
。疹未出而吐蛔者。宜于升葛。荆防散中。重用石膏。及栀子。使君子。芦根之类。疹已透
而吐蛔者。宜用白虎汤。加连芩等药。便闭用大黄。又有麻后胃中空虚。闻饮食香气上行而
呕出者。宜用山药。扁豆。茯苓。广皮。使君子。半夏曲。姜炒黄连之类。凡吐蛔不可
用甘草及甜物。余见一人年方八九岁。疹未见点。隐隐在皮肤之间。一日吐蛔十一条。一医
治之。用升。葛。荆防。前胡。桔梗。杏仁。粘子。石膏四钱。知母一钱。服之如故。此由
方是而分两太轻。杯水不能救车薪之火也。一医于表药中用肉桂三分。其疹一涌而出。数日
而死。可不痛哉。或因夹斑而不透。发斑者。胃热也。疹色稀而红绽。斑则大而干塌。色赤
如锦纹。宜石膏托里清热。紫黑者热极也。宜升麻白虎汤。化斑解毒汤。兼以表发之药。青
蓝者胃烂也。十不一生。余三弟染疫发蓝斑。治以十四味延中汤而愈。此亦万死一生之症。
若在麻疹。原由阳毒逼致胃烂。恐难用此。余所见麻疹发青蓝斑者。惟马舒之女。有大如钱
者。如围棋子者。满身青蓝而肿。此亦不救。有疹出已透。而根地颗粒。混成一块。形色红
紫者。用白虎汤之类。有疹出时遍身凹限而黑者。内有伏毒。外有风邪。内服犀角地黄汤加
减。外以羊须豆煎汤。时时洗之。红豆亦可。须要避风为主。又白麻有血虚而色白者。宜于
疏散中加当归。赤芍。丹皮。红花等药。有见点三四日而转红者。有不
红而渐次收没者。有没后而翻出火症者。随症治之可也。切勿拘于初为白麻。而作虚热论。
麻杏石甘汤 治风热厥冷。
麻黄(蜜炙) 杏仁 石膏 甘草
白虎汤 治切牙呃逆。
石膏 知母 甘草
加粳米数十粒
凉膈散 治呃逆。
栀子 连翘 黄芩 薄荷 桔梗 甘草 淡竹叶
本方加大黄。名加减凉膈散。加黄连。黄柏。大黄。芒硝。名凉膈散合解毒汤。
三黄石膏汤(见前)
升麻白虎汤 治斑
石膏 知母 甘草 升麻
化斑解毒汤 治斑。
石膏 升麻 知母 粘子 甘草 元参 淡竹叶
大便闭加大黄。



<目录>卷一

<篇名>麻疹收没证治

属性:麻疹见形三日之后。当渐次没落。不疾不徐。始为无病。若一二日疹即收没。此为太速。因
调摄不谨。或为风寒所袭。或为邪秽所触。以致毒反内攻。轻则烦渴谵狂。重则神昏闷乱。
急宜内服荆防解毒汤。外用胡荽酒熏其
衣被。使疹透出。方保无虞。当散不散者。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也。其证潮
热。烦渴。口燥。咽干切不可纯用寒凉之剂。以柴
胡四物汤治之。使血分和畅。余热悉除。疹即没矣。
荆防解毒汤 治麻毒内攻。
薄荷 连翘 荆芥 防风 黄芩 黄连 粘子 大青叶 犀角 人中黄
引用灯心芦根水煎服。
柴胡四物汤 治虚热留滞当没不没。
白芍 当归 川芎 生地 人参 柴胡 淡竹叶 地骨皮 知母 黄芩 麦冬
引加生姜红枣。
廉按荆防解毒汤。治麻毒内攻。此诚万金良方。余用之屡试屡效。从此可悟其未言者矣。如
冬月风寒甚而内隐者。可再加麻黄。杏仁。或竟用三拗汤。加粘子。蝉蜕。荆防等药。或因
伤食而内伏者。可于荆防解毒汤内。加枳壳。卜子。神曲等药。或遍身青紫热肿。腹胀喘

溺涩脐凸者。此毒滞血凝。半匿肌表。急投凉膈散。加麻黄。石膏。葶苈子。大黄。庶或可
救。若内夹痰热。火毒亢极伏匿烦躁。或腹胀喘急不省人事者。白虎汤加元参。淡竹叶。此
二说本于医通。余意后说。夹痰者。宜加杏仁。胆星。腹胀者。宜加枳壳。大黄、并不可离
荆芥。前胡。斟酌用之可也。云当散不散。内有虚热留滞于肌表。不可纯用寒凉之剂。此亦
经常之大法。言不可纯用寒凉。则有宜寒凉者矣。张玉潞曰。西北水土刚劲。禀质亦浓。

必五七日乃收。东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