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池者,舌下线两
旁之液。液与神气一合,谓两
半合也。玉醴金浆原是大药,而人身亦有之。假如习不唾法,有唾则咽之,令人精气常存,
面目光彩。又况液之涌为醴泉,液之聚为华池,液之降为甘露,液之灵为神水,随搅随服
,无时不然。养精源于脏腑,宣百脉以长春,玉醴金浆莫过是矣。
舌下津液为在天所以与我之粮,而搬运不穷,资饮不涸,故曰粮泉。每一日可搅得
十六两,一昼夜计二斤。服津液归脏腑,归而复出,散而复归。津液之菁华入丹田,每斤
得一毫。勤学之士除饮食游卧荒废六个时,计一昼夜只得六个时服液,是每日有一毫至
丹田。由外入内之功一年,计液入脏腑之数有三百六十斤,计液之菁华入丹田之数止三分
六厘。行之一年,溉脏润身;行之二年,化养万神;行之三年,与天地齐。其径又况抱药
飞身,昼夜咽升,得十二卣,全在于此。故曰∶神水不离身,华池日月亲,若能常得饮,
便是大罗人。
\x由外入内之功\x(此功行一年)
《易》曰∶一合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合辟往来见之鼻息,故曰氤氲开辟,
其妙无穷。凡人胎中随母呼吸,气足受生,一点元阳聚于脐下,而上通于鼻,是云呼吸。
呼吸者,气之最先者也。气之在人身,有八百十丈,经络相缠,靡刻不运。朱紫阳曰∶天
地间只是一气。自今年冬至到明年冬至,只是一呼吸,大则为天地一岁之呼吸,小则为
人身一息之呼吸。天地人身万物、精气神合聚,去所不过呼吸两字,然则入道者安得不
于此处下手也?古真人多言服气,是以有闭息至十至百至千者,世人不知其窍,亦
效之。岂知闭息者,先吸多呼少,渐有吸无呼,后并呼吸俱无。故有一坐数日,一睡数年,
即千百年犹是也,此已至仙之化境也。初学人不可效,何也?盖闭息之功,妙在不动心,
若忍住不出则心气阻抑,神先嚣矣。已动之心而复阻其息,内气既乱,必招之疾。人心上
千头万绪便是千生万死。无生子仙师开示由外入内之功∶由外者,由鼻息入也。吞液以来,
将诀⊙顿在心上,数息一百以调和气息,然后将前所顿在心上之诀⊙取出,安在两鼻孔内,
每一吸有五诀⊙,绵绵而进,至于呼则听其自出。行之纯熟,此时之心但能领略惟是皈依道
诀,自无暇作别想,不收心而心自收。其妙在顿,初犹知有五进,已觉气脉和畅,及至融贯
,竟似不出,渐至不知有进,并不知有诀,乃是合外于内,而内之莹然者出焉。五数,且二
五,渐至三五、四五、五五,自然而进,毫无勉强。有从此得忘者,是云坐忘,静极则忘,
道根乃生;有从此得睡者,是云坐睡,精气不倒,魂魄乃灵。忽然有气自丹田起,涌至喉间
为橐,渐至泥丸,气冲下为龠。橐龠既见,其声如雷,是云内呼吸。内呼吸已至,便不用鼻
息,并无暇用诀。以由外入者,以外呼吸触取内呼吸,今内呼吸已至,则外者可废矣。世人
无一事不用心,自用诀顿心,此如炉中火焰正飞,忽以一物顿于其上,焰自不起,而火之力
皆为所顿之物之所用。顿心亦犹是,其以五数送入,如有声者,即以鼻为口;其以五数轮转
,悉能照者,即以鼻为心。心死而神生,譬之汞然。汞之体无刻不动,有法以死之,汞死
而宝成。此数在身为五官,在天为五行。儒体天之教,而以五伦治天下;佛出天之外,而空五
蕴见吾心。不观之易数乎?一三五七九,阳数也,天数五五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阴数也,
地数六五得三十。天地之数,合五十有五。盖以
干二五成十者,一九合也,坤二五成十者,四六合也;巽兑二五成十者,二八合也;震艮
二五成十者,三七合也;离单得五,坎二五成十,坎离无偶。总之五十有五,不离五数
也。呼接天根,吸接地根,大易衍五,天地之数,咸备人身。五官在父母胎中,官官皆⊙象。
今诀以一⊙还一⊙,每一吸还五官,原自⊙之数而还之,既久仍自归一,如大易五数之相生是为真
息。故曰∶息心明理儒之极,息气凝神道之玄,息玄达本禅之机。古诗曰∶谛观三教圣人书
,息之一字最简直,若于息上做工夫,为佛为仙不劳力。其归一者,一水也,道水一也。水
之数原是五数,观之土德一气,火德三气,金德七气,木德九气,而水德五气,其数皆以单
行,要不外二五成十之数。
寂兮寥兮,恍兮惚兮,杳兮冥兮,此何物也?⊙也。⊙内取真汞,⊙内采真阳。炉何在?太极
是也;丹母何在?清净是也∶龙虎鄞鄂何在?无所为而为,不期然而然是也。行住坐卧皆可见
此⊙。行之时,形动神凝,住之时,休静神照;坐之时,心死神生;卧之时,气精神一,是之谓
真息。
鼻气之入,止一寸二分而即出,出一尺二寸而未尽。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