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汤方\x
瓜蒂(二七个)
上锉。以水一升。煮取五合。去滓。顿服。
暑者。夏令炎热之气也。有伏病。有正病。有变病。何谓伏病。经云、凡病伤寒而
成热者。先夏至为病温。后夏至为病暑。是病伏于冬时。愈郁而愈热。与温病同例也。
何谓正病。经云、热气大来。火之胜也。又云、火热受邪。心病生焉。言夏时酷暑炎热。
人感之而为暑病。病在心也。白虎加人参汤。是其正治欤。何谓变病。元人谓静而得
之为中暑。处于高厦凉室。畏热贪凉而成病。其恶寒与伤寒同。而发热较重以别之。心
烦以别之。脉虚以别之。此病在人事。不在天时。故谓之变也。然而更有深义焉。暑必
挟湿。是暑阳而
湿阴也。夏月伏阴在内。是暑热而阴寒也。读者当得其言外之旨。



<目录>卷二

<篇名>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证治第三

属性:论曰、百合病者。(分为)百脉(合为)一宗。(无经络可别。)悉致其病也。(
第见其证)意欲食。(而)复不能食。(口欲言。而又不言而)常默默。欲卧(而又
躁而)不能卧。欲行(而又懒而)不能行。欲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
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
和。(以上诸证。全是恍惚去来不可为凭之象。惟凭之于脉与溺。确知其为热。)其脉微
数。(数则主热也。溺出膀胱。膀胱为太阳之腑。其脉上至巅顶。溺时头痛者。太阳乍
虚。而热气乘之也。今)每溺时(而)头(每)痛者。(乃热气之甚者。必)六十
日(之久。月再周而阴气复。阴气复而阳邪平。然后)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
(则病稍浅矣。大约)四十日(可)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则更浅矣。
不过)二十日(可)愈。其(百合)证(多于伤寒大病后见之。)或未病而预见。(热气先
动也。)或病四五日而出。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遗热不去也。)各随证治之。
此详言百合病之证脉也。此证多见于伤寒大病前后。或为汗吐下失法而变。或平素
多思不断。情志不遂。或偶触惊疑。猝临异遇。以致行住坐卧饮食等。皆若不能自主之
势。此病最多。而医者不识耳。
程云来云。头者诸阳之首。溺则阳气下施。头必为之摇动。曷不以老人小儿观之。
小儿元气未足。脑髓不满。溺将出。头为之摇。此阳气不充故耳。老人血气衰。肌肉涩。
脑髓清。故溺出时不能射远。将完必湿衣。而头亦为之动者。此阳气已衰。不能施射
故耳。由此观之。溺出头之痛与不痛。可以观邪之浅与深矣。故百合病溺出头痛者。言
邪舍深而阳气衰也。内衰则入于脏腑。上则牵连脑髓。是以六十日愈。若
溺出头不痛淅淅然者。淅淅如水洒淅皮毛。外舍于皮肤肌肉。尚未入脏腑之内。但阳气
微耳。是以四十日愈。若溺出快然。但头眩者。言邪犹浅。快则阴阳和畅。营卫通利。
脏腑不受邪。外不淅淅然。则阳气尚是完固。但头眩者。是邪在阳分。阳实则不为邪所
牵。故头不疼而眩。是以二十日愈也。其说亦通。
百合病。(见于)发汗(之)后者。(以其不应汗而汗之。以致津液衰少者。以)百合知母汤主之。
\x百合知母汤方\x
百合(七枚) 知母(三两)
上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二升。煎取一升。去滓。别
以泉水二升。煎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和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见于)下之后者。(以其不应下而下之。以致热入于下也。以)百合
滑石代赭汤主之。
\x百合滑石代赭汤方\x
百合(七枚擘) 滑石(三两碎绵裹。) 代赭石(如弹丸大一枚碎绵裹)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别以泉水二升。煎滑石代赭取一升。去滓。后合和重煎取一升
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见于)吐之后者。(以其不应吐而吐之。以致内伤脏阴也。以)百合鸡
子汤主之。
\x百合鸡子汤方\x
百合(七枚擘) 鸡子黄(一枚)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了。内鸡子黄搅匀。煎五分。温服。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即所谓未病预见是也。此因热气先动。
以)百合地黄汤主之。(然亦有太阳病久久不愈。始终在太阳经者。亦用此汤。)
\x百合地黄汤方\x
百合(七枚擘) 生地黄汁(一升)
上先煎百合如前法了。内地黄汁。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中病勿更服。大盒饭
如漆。
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热壅皮毛。皮毛为肺之合也。以)百合洗方主之。
\x百合洗方\x
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