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仲景论广伊芳尹汤液。用之多验。王叔和撰次仲景选论甚精。指事施用。即今俗所分伤寒论。金匮要略是
也。孙真人千金云。江南诸师。秘仲景伤寒方法不传。是叔和选论。思邈亦未曾研也。惟文潞公药准云。仲景
为群方之祖。朱奉议活人书云。古人治伤寒有法。治杂病有方。葛稚川作肘后。孙真人作千金。陶隐居作集
验。玄晏先生作甲乙。其论伤寒治法者。长沙太守一人而已。华佗指张长沙伤寒论。为活人书。昔人又
以金匮玉函名之。其重于世如此。然其言雅非精于经络。不能晓会。若孙思邈。则未能详仲景之用心者。是宋
时才分伤寒论金匮要略为二书也。成聊摄明理论云。自古诸方。历岁浸远。难可考评。惟仲景之方。最为众方
之祖。是以仲景本伊芳尹之法。伊芳尹本神农之经。医帙之中。特为枢要。参今法古。不越毫末。乃大圣之所
作也。刘河间原病式云。自黄帝之后。二千五百有余年。有仲景方论一十六卷。使后之学人。
有可根据。文亦玄奥。以致今之学人。尚为难焉。故今人所习。皆近代方论而已。但究其末。而不求其本。
唯近世朱奉议多得其意。遂以本仲景之论。而兼诸书之说。作活人书。其言直。其类辩。使后学人。易为寻
检施行。故今之用者多矣。据河间十六卷之言。此时仲景书。尚未分伤寒杂病为二门也。或金匮玉函经八卷。
坊间分作十六卷。亦未可知。(案河间就仲景自序等而言之耳。金时必无为十六卷者焉。)故东垣内外伤辩
惑论曰。易张先生云。仲景药为万世法。号群方之祖。治杂病若
神。后之医者。宗内经法。学仲景心。可以为师矣。王海藏此事难知云。余读医书几十载矣。所仰慕者。仲
景一书为尤。然读之未易洞达其趣。欲得一师指之。遍国中无有能知者。故于医垒元戎云。折中汤液万世不
易之法。当以仲景为祖。又云。金匮玉函要略。伤寒论。皆张仲景祖神农。法伊芳尹。体箕子而作也。唐宋以
来。如孙思邈葛稚川朱奉议王朝奉辈。其余名医虽多。皆不出仲景书。又汤液本草。于孙葛朱王外。
添王叔和范汪胡洽钱仲阳成无己陈无择云。其议论方定。增减变易。千状万态。无有一毫不出于仲景者。洁
古张元素。其子张璧。东垣李明之。皆祖张仲景汤液。惜乎世莫有能知者。又云。仲景广汤液为大法。晋宋
以来。号名医者。皆出于此。又按丹溪局方发挥。或问曰。仲景治伤寒一百一十三方。治杂病金匮要略。二
十有三门。何也。答曰。仲景诸方。实万世医门之规矩准绳也。后之欲为方圆平直者。必于是而取则焉。曰。
要略之方。果足用乎。曰。天地气化无穷。人身之病。亦变化无穷。仲景之书。载道者也。医之良者。引
例推类。可谓无穷之应用。借令略有加减修合。终难逾越矩度。又曰。圆机活法。内经具举。与经意合者。仲
景书也。仲景因病以制方。局方制药以俟病。据数家说。是元末及我国朝初。医家方分伤寒杂病为二家也。
只因聊摄七十八岁。撰成明理论。八十岁时。注完伤寒论。未暇注金匮论。所以俗医分为二门。致今时众口一
辞。诮仲景能治伤寒。而不能疗杂证也。冤哉。余素慨金匮方论。与伤寒论。暌离孤处。及注解伤寒论。又
明理论。乖散失群。已近五百年。因谋诸新安师古吴君。校寿一梓。成济暌而得会遇。庶业医音。弗
致得此失彼。各自专门为粗陋。又冀华剑复合。昌镜再圆。
天作之合云尔。万历戊戌。孟夏吉日。
\x匿迹市隐逸人谨识。\x



<目录>

<篇名>金匮玉函要略综概

属性:案张仲景自序曰。作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而梁七录。张仲景辨伤寒十卷。新唐艺文志。伤寒卒病论十
卷。此乃今所传伤寒论。所谓十六卷中之十卷。其六卷。则杂病论。即今金匮要略。其遗佚者。(元邓珍序中亦
尝论之)考千金方。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隋巢元方作病源论。其伤寒门中。有伤寒
论文。而不着仲景之名。盖据短剧所引。而收载乎。然于其妇人三十六疾。则云。仲景义最玄深。非愚浅
能解。巢氏岂特寓目于杂病论。而未及伤寒论耶。孙思邈晚年。获仲景原本。收翼方第九卷第十卷中。而他门
并无引仲景者。孙氏岂特得研伤寒论。而未及见杂病论耶。后天宝中。至王焘撰外台秘要。载此书方药。而云
出张仲景伤寒论。乃其不易旧目者。原书或仅存于台阁中。而王氏特得窥之耶。(详见伤寒综概中。)
意者仲景之书。自晋经隋唐。或显或晦。或离或合。其传不一如此。盖唐时有合伤寒杂病论。改名金匮玉函。
以传之者。(今玉函经。亦是系乎唐末人所号。即是伤寒论之异本。如其总例。则于晋及六朝经方中。
而凑合所撰。疑出于道家者流也。)后人因删略其要。约为三卷。更名曰金匮玉函要略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