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546-重订通俗伤寒论-第62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和解佐温佐清。随症酌加。黄黑灰多。或生芒刺。及黑点燥裂。则里热已结。急
宜和解兼下。又有从根至尖。直分两条者。则合病与夹阴寒症。从根至尖。横分两三截
者。是并病症也。均宜随症用药。苔虽有形可据。皆为偏而不全。即全舌其苔满布者。
虽多湿痰食滞。亦宜辨其为白砂苔。兼四边舌肉紫红者。为湿遏热伏之温邪。伏于膜原
。急宜达原以透邪。白碱苔。兼四边舌肉皆腻者。为脾胃湿阻气滞。与食积相搏。急宜
芳淡兼消导。此为观舌有无积苔。及苔偏全之要诀。
凡舌有断纹裂纹。如人字川字爻字及裂如直槽之类。虽多属胃燥液涸。由于实热内逼
。急宜凉泻以清火。然中有直裂者。多属胃气中虚。却宜补阴益气。切忌凉泻。更有本
无断纹。而下后反见人字裂纹者。此属肾气凌心。急
宜纳气补肾。若苔点如粞者。虫蚀居多。即苔现槟榔纹。隐隐有点者。亦属虫积。皆宜
杀虫祛积。此为观舌断纹细点之要诀。
【廉勘】舌上面本有细点如刺。名曰味蕾。主辨味。无火则平如无点。有火则突而
起点。究竟有虫与否。还宜详审现症确凿。始可投杀虫祛积之剂。
凡苔起瓣晕。皆脏腑实火熏蒸。多见于温毒温疫等病。瓣则黑色居多。晕则灰黑色
居多。瓣有多少。一二瓣尚轻。三四瓣已重。六七瓣极重而难治。晕有层数。一晕尚轻。
二晕为重。三晕多死。亦有横纹二三层者。与此不殊。宜泻火解毒。急下存阴。服至瓣
晕退净。而其人气液渐复者。庶能救活。此为观舌瓣晕之要诀。
凡舌肿胀增大。不能退场门者。须参舌色以辨之。如色白滑黑滑者。多由于水气浸淫
。宜通阳利水。黄腻满布者。由湿热郁而化毒。毒延于口。宜大泻湿火以祛毒。紫暗者
。多由于酒毒冲心。心火炎上。宜泻火通瘀。白腻黄腻者。多由于痰浊相搏。满则上溢
。宜蠲痰泄浊。若舌瘦小。甚则瘪薄者。亦须兼辨其色。淡红嫩红者。心血内亏。宜养
血补心。紫绛灼红者。内热风消。宜清热熄风。若色干绛。甚则紫黯如猪腰色者。皆由
心肝血枯。舌质萎缩。不治。此为观舌胀瘪之要诀。
凡舌斜偏一边者为舌歪。色紫红而势急者。多由于肝风发痉。宜熄风镇痉。色淡红
而势缓者。多由于中风偏枯。歪在左。宜养血益气。从阴引阳。歪在右。宜补气舒筋。从
阳引阴。然多不治。若舌有血痕伤迹者为舌碎。其因有四。一因舌衄。二因抓伤。三因
溃疡。四因斑痕。各宜对症施治。此为观舌歪碎之要诀。
凡舌起瘰而凸者。多见于温病、热病、温毒、时疫等证。皆属胃肠实热。枭毒内伏
。急宜大剂凉泻。速攻其毒。若凹陷而有缺点者。其症有虚有实。实者多由于口糜。厥后舌起糜点。糜点脱去。则现凹点。由于霉毒上升者宜去霉解毒。由于胃肾阴虚。浊腐蒸腾者。宜救阴去腐。果能毒去腐褪。则新肉渐生。凹点自满。虚者由胃阴中竭。心气不能上布于舌本。气盛则凸。气陷则凹。眼眶亦然。不独舌起凹点也。病已不治。可按脉证以决死期。此为观舌凸凹之要诀。
廉勘∶凡舌起瘰而突者。即舌上乳嘴肿。当辨其为热毒。为癌肿。为霉毒性护膜肿。此为最要,若舌起凹点者。多由于乳嘴凹陷。当辨其舌生溃疡。及霉毒性溃疡,如无。则为脏形痿顿。乳嘴缩小成凹,决无方法可治。
【目录】第六章·伤寒脉舌
【篇名】第五节·察舌色
属性:凡察色辨苔。但有白、黄、黑三种。此为结苔之现色。察色辨舌。亦有绛、紫、青
三种。此为舌本之变色。苔色白而薄者。寒邪在表。宜发表。或气郁不舒。宜宣气。白
而浓者。中脘素寒。宜温中。或湿痰不化。宜化痰。兼发纹满布者多寒湿。宜温化。如碱而腻
者多浊热。宜清化。若苔白而浓。其上如刺。起焦裂纹。扪之或糙或涩者。多为热极之
下证。急宜寒泻。惟淡白如无。为虚寒。宜温补。亦有属热者。宜参脉症以治之。白如煮
熟者。为 白苔。俗称呆白苔。症多不治。若苔色黄。虽邪热渐深。但有带白不带白之
分。有质地无质地之别。黄苔带白。薄而无质地者。表邪未罢。热未伤津。尚宜宣气达
表。黄苔而浊。不带白而有质地者。邪已结里。黄浊愈甚。则入里愈深。热邪愈结。由
于湿热多痰者。宜辛淡清化。由于湿热夹食者。宜苦辛通降。惟黄而糙。黄而燥。剧则
黄而带灰带黑。黄而干砂刺点。黄而中心瓣
裂者。皆为里热结实。均当速下以存津液。至苔黑色。有带青、带紫、焦燥、津润之不
同。苔色青黑而舌本滑润者。为水来克火。多脾肾阴寒证。急宜破阴回阳。苔色紫黑而
舌本焦燥者。为火极似水。多胃肾阴涸证。急宜泻火救阴。他如灰色(即淡黑。)灰带
白色而滑者。为寒湿伤脾阳。宜温脾化湿。灰带黑色而燥者。为湿火伤脾阴。宜润脾救
阴。霉酱色(即黄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