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下烧 散主之。如有热者、以鼠屎竹茹汤之类。送下烧 散主之。要在审察脉证。分其寒热而治矣。
《阴证咯例》云。阴阳房劳。果得阴脉。当随证用之。若脉在厥阴。当归四逆汤。送下烧 散。若脉在
少阴。通脉四逆汤。送下烧 散。若脉在太阴。四顺理中丸。送下烧 散。王肯堂曰。尝治伤寒病未
平复。犯房室。命在须臾。用独参汤。调烧 散。凡服参一二斤余。得愈者三四人。信哉、用药不可
执一也。
又按 余尝治温热瘥后房复。头重眼花。腰背痛。小腹里急绞痛。串胯筋挛。身热。心胸烦闷。便闭
溲短。用鼠屎二钱。人中白三钱、晚蚕砂三钱。鲜生地五钱、捣生锦纹一钱。蜣螂虫一钱。桃仁钱半。冬
葵子三钱。川黄柏一钱。木通钱半。甘草梢八分。取其以浊导浊。效如桴 。经治验多人。而不用烧
散亦能取效。王士雄云。竹茹、花粉、韭白、滑石、白薇、川楝子、槐米、绿豆、甘草梢、土茯苓等药。亦可采用。



<目录>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篇名>第四节・伤寒感复

属性:【因】瘥后伏热未尽。复感新邪。其病复作。
【证】头痛发热。恶风或恶寒。舌燥口渴。或兼咳嗽。
【脉】兼风者脉浮缓。兼湿者濡数。兼寒脉紧或浮数。
【治】感寒身热恶寒者。葱豉葛根汤。(鲜葱白二枚、淡豆豉三钱、生葛根钱半。)加薄荷、
连翘壳。寒重骨疼者。加羌活、苏叶。偏于热重者。加花粉、知母。咳嗽者。加光杏仁、前胡、
桔梗。兼风热重者。银翘散。桑菊饮。桑杏汤。随症酌用。邪郁于内。见烦躁者。荷杏石甘汤。
(苏薄荷一钱、光杏仁三钱、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生甘六分、细辛三分。鲜竹叶三十片。)
或葱豉白虎汤。(鲜葱白三枚、豆豉三钱、生石膏四钱、知母三钱、细辛三分、生甘五分、粳米三
钱、荷叶包。)营分有伏热者。七味葱白汤(淡豆豉三钱、生葛根钱半、鲜生地三钱、麦冬钱半、
葱白三枚、生姜二片、百劳水煎。)



<目录>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篇名>第五节・伤寒怒复

属性:【因】伤寒瘥后。因事触怒。相火暴发。因而余热复作。
【证】身热胸闷。心烦懊 。气逆喘呼。甚则胁痛呕血。或少腹急痛。不语如 。形厥如尸者。
【脉】多弦浮躁盛。或弦劲。或弦涩。或沉弦搏坚。
【治】先宜苏子降香汤。(炙苏子、制香附各钱半、降香一钱、川贝、广郁金、焦山栀、旋复花包煎、
各三钱、淡竹茹、白薇各二钱、葱须三分冲。)加桑叶、丹皮、银胡、地骨皮。平其气以清泄之。
若瘀血结聚。少腹急痛者。代抵当汤。(酒炒锦纹二钱、桃仁钱半。炒穿甲一钱、醋炒莪术、归尾、
玄明粉各一钱、细生地三钱、官桂三分)加杜牛膝主之。香壳散。(制香附、归尾各三钱、炒枳壳二钱、
炒青皮、新会皮、乌药、赤芍、醋炒莪术各一钱、西藏红花、炙甘草各五分、上药共研为散、每用五钱、
水煎去渣。调童便半杯。空心温服。)加白薇、玄胡索、炒穿甲、尤捷。不语如 。形如尸者。宜犀角
地黄汤(黑犀角一钱、鲜生地六钱、丹皮二钱、赤芍二钱。)加桃仁、归尾、白薇。厥症返魂丹等。
甘咸以平之。芳香以宣之。虽然。怒复有大怒郁怒之分。大怒者。其志愤激。则气血易于奔迫。而无
所节制。《经》所谓怒则伤志也。脉多浮弦躁盛。症多失血。甚或痛厥。仍宜苏子降香汤。加蜜炙延胡、
醋炒锦纹、盐水炒川连等。以降泄之。血虚火旺者。拔萃犀角地黄汤。(白犀角一钱、鲜生地一两五钱、
生锦纹三钱、川连一钱、青子芩二钱)加白芍、白薇、童便、金汁等。以通降之。郁怒者。其志怫戾。
则气血易于瘀壅。而不克宽舒。《经》所谓怒则气逆也。脉多弦涩。甚则沉弦搏坚。症多瘕疝。久则成痨
成蛊。治法。瘕疝、宜开郁正元散。(方见前)茴香橘核丸。(小茴香五钱、橘核炒三两、延胡一两五钱、
青皮八钱、桃仁三两、川楝子一两五钱、两头尖五钱、归须一两五钱、杜牛膝一两五钱、炒穿甲一两、
柏子仁三两、上为末、葱白汁捣丸、朱砂为衣、每服钱半、淡盐汤下。)等选用。成痨宜紫菀散。(紫菀、
北沙参各二两、麦冬、桔梗、茯苓、阿胶、川贝母各一两、五味子、炙甘草各五钱、上药为末、
每四五钱、水煎去滓服。)
劫痨散。(细生地、生白芍各三钱、白归身二钱、潞党参、阿胶、仙半夏、炙绵 各钱半、炙甘草一钱、
五味子五分、以上各药为散、每服三四钱、温汤调下、空心服。)顾氏清金散。(生桑皮、百合、
冬花、川贝各三钱、生苡仁五钱、地骨皮四钱、麦冬二钱、生甘八分、生藕汁一杯冲、童便一杯冲、
枇杷叶去毛一两、鲜茅根一两、煎汤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