壅痰升。上蒙清窍。忽然痉厥。此属元阴告匮。真气不续。若厥而不回。其命遂倾。
【证】舌红短。面青。目合口开手不握固。音嘶气促。甚则冷汗淋漓。手足逆冷。二便自遗。
气息俱微。是为龙雷暴动之脱症。若兼有虚寒者。面色唇色多淡白无华。甚且青黯。必不红
润。亦有四肢清冷。而两颧独红。是为虚火上炎之戴阳症。非温补不可。
【脉】真元式微。龙雷暴动欲脱之际。脉必沉伏不见。或微弱无神。或不应指。
【治】急宜固扶元气。敛阴益液。摄纳真阴。镇潜虚阳。宜龙牡复脉汤。(吉林参一钱、陈阿胶钱半、
鸡子黄一枚包煎、生龟版、生牡蛎各八钱、化龙骨二钱、生鳖甲四钱、真玳瑁钱半、生白芍三钱、麦
冬三钱、大生地四钱、炙甘草钱半、大坎气一条酒洗、水两碗、煎至半碗服)若肢冷脉伏。自汗头汗。
汗出如油者。则阴亡而阳亦随亡。吉林参易别直参二钱。加淡附片钱半。若痰塞喉间。欲吐无力。药不能
下者。先用真猴枣末四分。煎鲜石菖蒲汤。先服。暂平其上逆之痰。继续服药。再用《局方》黑锡丹三钱、
煎服。以镇纳浮阳。温养下元。苟能痰涎一开。神醒气续。则育阴潜阳。固元摄纳之药。急急续进。
不可间断。必能元气渐回。形神渐振。神志清明。惟倦怠嗜卧。尤须照前方大剂投之。以固根基。而扶正
气。若确是热痰上涌之闭症。此方切不可用。反能阻凝痰涎于喉间。更速其死矣。
【秀按】内经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夫至精气绝则真元脱矣。然脱之先。
必有形状也。《经》又云。精脱者耳聋。宜龟鹿二仙胶。气脱者目不明。宜生脉散、合保元汤。津脱者。腠理开。
汗大泄。宜人参固本汤、合生脉散。液脱者。骨属屈伸不利。色夭。脑髓消。胫 。耳数鸣。宜保阴煎。
斑龙丸之类。血脱者色白。夭然不泽。其脉空虚。宜归脾汤。人参养荣汤之类。《难经》又言、脱阳者见
鬼。脱阴者。目盲。备考古书。证象显然可指。设明理者预为挽救。何致阴阳枢纽不相交。以至厥脱哉。
【廉勘】伤寒温病。已经汗下后。内伤气血精神。故其人常多肢体倦怠。神志昏沉。乃元气精神大虚欲脱之
兆。急宜强壮心机。兴奋神经。不得不于开透法中。筹一特开生面之峻补提陷法。庶几九死尚可一生。一为强
壮心脑。如参归鹿茸汤(吉林参三钱、白归身一钱、炙绵 二钱、炙甘草五分。鹿茸血片三分。龙眼肉三枚、
鲜生姜一片、上药煎成、冲陈酒一杯、或冲入葡萄酒一瓢)。人参养荣汤(西党参、炙 、熟地各三钱、归身、
生晒术、浙苓、生白芍各钱半、远志、炙甘草各八分、炒广皮一钱、官桂五分、五味子九粒。)冲鹿茸酒一
瓢。补中益气汤。加鹿茸血片三分之类。能治脑气衰弱。心神虚散者。惟此三方。最力大而效速。为急救大虚
昏沉之峻剂。凡治伤寒热病。用凉泻太过。克伐元阳。而阳虚神散者。必须阴阳并救。如陶氏回阳救急汤(黑
附片、官桂、炮姜各五分、别直参、湖广术、辰茯神各一钱、姜半夏、炒橘白各七分、炙甘草五分、五味子三
分、麝香三厘冲。)最妙。妙在参附桂与麝香同用。世俗皆知麝香为散气通窍之药。而不知其实为壮脑补神
之要药。丁氏《化学实验新本草》。曹氏《麝香辨》皆已发明之。惜吾医界多茫茫耳。次如冯氏全真一气汤(别
直参二钱、提麦冬五钱、北五味子三分、大熟地五钱至一两、江西术二钱、淡附片一钱、酒蒸淮牛膝二钱。)亦
佳。凡治湿热症。劫伤太甚。阴损及阳。而神沉不语者。颇验。此为冯楚瞻《锦囊》中得意之方。功在于一派滋养
阴液之中。得参附气化。俾上能散津于肺。下能输精于肾。且附子得牛膝引火下行。不为食气之壮火。而为生
气之少火。大有云腾致雨之妙。故救阴最速。陶冯二方。虽同为急救阴阳之良剂。而一则注重阳气。一则注重
阴气。临症用方时。务宜注意。而复脉振神如复脉汤。冲入参桂养荣酒一瓢。奏功最速。其次《千金》生脉散煎
汤。冲鹿茸酒一瓢。亦灵。二方之效。效在酒能提神刺激血液之循环。以强壮心机。而复经脉之营运。庶几脉
无歇止。而神亦因之清醒矣。
【荣斋按】冯氏《锦囊》载∶“治赵宦、面赤如妆,不省人事,口多谵语,手足躁动,六脉洪大搏指,
所服乃柴、广、半之类,以其剂小不能为害,不知真阴失守,虚阳上浮,神气欲脱,补救尚虞不及,
敢以清利速其死也。以人参八钱、熟地、麦冬、丹参、白芍、茯神、远志、牛膝、姜炭。每日两剂,不
数日而愈。”此方与全真一气汤稍有出入,我意以为赵证亦可用全真一气汤,较有疗效。《锦囊》
载此类治案甚多,足供本例参证。



<目录>第十一章・伤寒复证

<篇名>第一节・伤寒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