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入。脉行六寸。一呼一吸。初持脉时。令仰其掌。掌后高骨。是谓关上。关前为阳。关
后为阴。阳寸阴尺。先后推寻。心肝居左。肺脾居右。肾与命门。两尺推究。左大顺男
。右大顺女。男左女右。各宜分主。关前一分。十二经注。左为人迎。右为气口。神门
决断。两在关后。人无二脉。病死不愈。男女脉同。惟尺则异。脉有七诊。曰浮中沉。
上下左右。消息求寻。又有九候。举按轻重。三部浮沉。各候五动。寸候关上。关后膈
下。尺候于脐。下至跟踝。左脉候左。右脉候右。病随所在。不病者否。浮主心肺。沉
主肾肝。脾胃中洲。浮沉之间。专主中气。脉宜和缓。命门元阳。右尺同断。春弦夏洪
。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太过实强。病生于外。不及虚微。病生于内。四时
百病。胃气为本。脉贵有神。不可不审。
【秀按】此总括《内》《难》二经脉理诊法之精义。句句名言。字字金玉。学人当
熟读之。
【荣斋按】本节开首“脉为血府”四字,是内经原文。帮助了脉之所以搏动,搏动
之所以有差别,皆本于血行,也皆本于心脏的舒缩,这就是所谓血行循环。至于脉搏的
迟数,关系着血行的快慢;脉搏的软硬,关系着心脏的弛张;脉搏的顿挫,关系着心脏
瓣膜的启闭。不过,这里有一个先决问题∶就是血为什么能够行?心脏为什么能够舒缩
?我体会出主要是在乎“气”;气与血是不能分家的,所以下文说∶“气如橐 ,血如
波澜。”也帮助了“气”与“血”是脉搏的主要动力。下文讲到“七诊”“九候”∶我
认为“七诊”只浮、沉两诊可靠,中、上、下、左、右这五诊都无着落。至于九候,
也难肯定;因血管决不能分作三层,血液在脉管中间,其量常超过血管的客积,所以轻
按重按,可能候脉搏的虚实,中按则无标准可得了。
调停自气。呼吸定息。四至五至。
平和之则。三至为迟。迟则为冷。六至为数。数即热症。转迟转冷。转数转热。迟数既
明。浮沉当别。浮沉迟数。辨内外因。外因于天。内因于人。天有阴阳。风雨晦冥。人
喜怒忧。思悲恐惊。外因之浮。则为
表症。沉里迟阴。数则阳盛。内因之浮。虚风所为。沉气迟泠。数热何疑。浮数表热。
沉数里热。浮迟表虚。沉迟冷结。表里阴阳。风气冷热。辨内外因。脉症参别。脉理浩
繁。总括于四。既得提纲。引申触类。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有力
洪大。来盛去悠。无力虚大。迟而且柔。虚甚则散。涣漫不收。有边无中。其名曰芤。
浮小为濡。绵浮水面。濡甚则微。不任寻按。沉脉法地。近于筋骨。深深在下。沉极为
伏。有力为牢。实大弦长。牢甚则实。 而强。无力为弱。柔小如绵。弱甚则细。如
蛛丝然。迟脉属阴。一息三至。小 于迟。缓不及四。三损一败。病不可治。两息夺精
。脉已无气。浮大虚散。或见芤革。浮小濡微。沉小细弱。迟细为涩。往来极难。促则
来数。一止即还。结则来缓。止而复来。代则来缓。止不能回。数脉属阳。六至一息。七
疾八极。九至为脱。浮大者洪。沉大牢实。往来流利。是谓之滑。有力为紧。弹如转
索。数见寸口。有止为促。数见关中。动脉可候。厥厥动摇。状如小豆。长则气治。过
于本位。长而端直。弦脉应指。短则气病。不能满部。不见于关。惟尺寸候。
【秀按】此总括各脉常象之精义。
【廉勘】前哲王燕昌曰。临证先问病因。因、乃病之由来也。问明病因。然后切脉问
证。望其形体之强弱。容色之枯润。闻其声音之巨细。呼吸之缓急。则是据其病因。参
合望闻问切四法。虽一脉有 侗。或反形。或闭伏。而病情已得于四法中矣。指下之疑
自释也。否则脉仅二三十象。病乃千变无穷。一脉不仅属一病一症。而一病一症。亦不
仅见于一脉。故临诊先据见症。最有把握。如九窍者。脏腑之门户也。必先据九窍所见
之症。与脉核对。自胸至头有症。脉必见象于寸。脐上两手两胁有症。脉必见象于关。
少腹两腿二便有症。脉必见象于尺。此其大要也。总之凡诊诸脉。均合四诊以施治。
乃不致率尔操觚。如谓不须望闻问。但一诊脉。即
能悉其病状。抉其病隐。明其病源。达其病变。乃术士欺人语耳。
又曰。每临一症。六脉皆动。须先明其何部之脉无病。然后一一比较。乃知其何经
有病。如诊外感时病。执定浮沉以辨其寸关尺。盖初感由于经络。病在表。轻者寸浮盛
。重者关尺亦浮盛。迨传入里生内热。则沉部盛矣。病在上则见于寸。病在中则见于关
。病在下则见于尺。又诊内伤杂症。执定寸关尺以辨其浮沉。盖初病即分脏腑。其脉各
见于本位。病在腑则本部浮。病在脏则本部沉。迨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