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便溺之际,灼知其热而不清,则斑黄狂乱,厥逆吐衄,诸症丛生,不一而足,此当清不清之误也。然又有不
当清而清者何也?有如劳力辛苦之人,中气大虚,发热倦怠,心烦溺赤,名曰虚火,盖春生之令不行,无阳以
护其荣卫,与外感热症,相隔霄壤;又有阴虚劳瘵之症,日晡潮热,及产后血虚,发热烦躁,症象白虎,误服
白虎者难救;更有命门火衰,浮阳上泛,有似于火者,又有阴盛格阳假热之症,其人面赤狂躁,欲坐卧泥水之
中,数日不大便,或舌黑而润,或脉反洪大,峥峥然鼓击于指下,按之豁然而空者,或口渴,欲得冷冻饮料而不能
下,或因下元虚冷,频饮热汤以自救,世俗不识,误投凉药,下咽即危矣,此不当清而清之误也。然又有清之
而不分内伤外感者何也?盖风寒闭火,则散而清之,《经》云∶‘火郁发之’是也;暑热伤气,刚补而清之,东垣清
暑益气汤是也;湿热之火,则或散或渗或下而清之,开鬼门,洁净府,除陈 是也;燥热之火,则润而清之,
通大便也;伤食积热,则消而清之,食去火自平也;惟夫伤寒传入胃腑,热势如蒸,自汗口渴,饮冷而能消水
者。藉非白虎汤之类。鲜克有济也,更有阳盛拒阴之症,清药不入,到口随吐,则以姜汁些少为引,或姜制黄
连,反佐以取之,所谓寒因热用是也,此外感实火之清法也。若夫七情气结,喜怒忧思悲恐惊,互相感触,火
从内发,丹溪治以越鞠丸,开火郁也;立斋主以逍遥散,调肝气也;至若真阴不足而火上炎者,壮水之主以镇
阳光,真阳不足而火上炎者,引火归原以导龙入海,此内伤虚火之治法也。盖外感之火,以清为清,内伤之
火,以补为清也。然又有清之而不量其人者何也?夫以壮实之人,而患实热之病,清之稍重,尚为无碍,若本
体素虚,脏腑本寒,饮食素少,肠胃虚滑,或产后病后,房室之后,即有热症,亦宜少少用之,宁可不足,不
使有余,或余热未清,即以轻药代之,庶几病去人安;倘清剂过多,则疗热未已,而寒生矣!此清之贵量其人
也。然又有清之不量其症者何也?夫以大热之症,而清剂太微,则病不除,微热之症,而清剂太过,则寒症即
至,但不及犹可再清,太过则将医药矣!大抵清火之药,不可久恃,必归本于滋阴之法;又不能开胃扶脾,以
恢复元气,则参苓 术,亦当酌量而用,非曰清后必补;但元气无亏者,可以不补,元气有亏。必须补之!俟
其饮食渐进,精神爽慧。然后止药可也,此清之责量其症也。总而言之,有外感之火,有内伤之火,外感为
实,内伤为虚,来路不同,治法迥别,宁曰热者寒之,遂足以毕医家之能事也乎?”



<目录>第二章・六经方药

<篇名>第六节・滋补剂

属性:清燥养营汤 滋阴润燥法 俞氏经验方 载吴又可《温疫论》
鲜生地(五钱至八钱) 知母(三钱) 归身(一钱) 新会皮(钱半) 生白芍(二钱至三钱)
花粉(三钱) 生甘草(八分) 梨汁(两瓢冲)
【秀按】吴氏谓数下后。两目加涩。舌肉枯干。津不到咽。唇口燥裂。缘其人阳脏多火。重亡津液而阴亏
也。故君以地、芍、归、甘。养营滋液。即臣以知母、花粉。生津润燥。佐以陈皮运气疏中。防清滋诸药碍胃
滞气也。使以梨汁。味甘而鲜。性凉质润。醒胃气以速增津液也。此为滋营养液。润燥清气之良方。
阿胶黄连汤 滋阴清火法 俞氏经验方 从仲景方加味
陈阿胶(钱半烊冲) 生白芍(二钱) 小川连(六分蜜炙) 鲜生地(六钱) 青子芩(一钱)
鸡子黄(一枚)先煎代水。
【秀按】手少阴心主血。中含热气。故《内经》云。少阴之上。热气治之。凡外邪挟火而动者。总属血热。
其症心烦不寐。肌肤枯燥。神气衰弱。咽干溺短。故君以阿胶、生地。滋肾水而凉心血。(阿胶必须真陈、庶不碍
胃、生地用鲜、庶不凝阴。)但少阴只有热气。能温血而不致灼血。若挟肝胆之相火。激动心热。轻则咽干心
烦。欲寐而不能寐。重则上攻咽喉而为咽痛。下奔小肠而便脓血。故臣以白芍配芩连。酸苦泄肝以泻火。而心
热乃平。白芍合生地。酸甘化阴以滋血。而心阴可复。妙在佐鸡子黄色赤入心。正中有孔。能通心气以滋心
阴。此为润泽血枯。分解血热之良方。
阿胶鸡子黄汤 滋阴熄风法 俞氏经验方
陈阿胶(二钱烊冲) 生白芍(三钱) 石决明(五钱杵) 双钩藤(二钱) 大生地(四钱) 清炙草(
六分) 生牡蛎(四钱杵) 络石藤(三钱) 茯神木(四钱) 鸡子黄(二枚) 先煎代水
【秀按】血虚生风者。非真有风也。实因血不养筋。筋脉拘挛。伸缩不能自如。故手足螈 。类似风动。故
名曰内虚暗风。通称肝风。温热病末路多见此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