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
生川军(四两酒炒) 炒川甲(一两) 元明粉(一两) 归尾(一两) 光桃仁(三十枚) 蓬莪术(一两
醋炒) 紫 桂(三钱) 细生地(一两)
当归龙荟丸 峻泻肝火法 方载丹溪《心法》
龙胆草(一两) 当归(一两) 小川连(一两) 川黄柏(一两) 芦荟(五钱) 广木香
(钱半) 青子芩(一两) 生山栀(一两) 生川军(五钱) 青黛(五钱) 麝香(五分)
椒梅丸 缓攻虫积法 方载《张氏医通》
炒川椒(三钱) 乌梅肉(一钱) 小川连(一钱) 饴糖为丸(附方完)
雪羹合更衣丸 肝与小肠并治法 俞氏经验方
淡海蜇(四两) 大荸荠(六个) 更衣丸(钱半,或吞服或包煎)
【秀按】雪羹之方。始见于王晋三《古方选注》。谓海蜇味咸。荸荠味甘微咸。皆性寒而质滑。有清凉内沁之
妙。凡肝经热厥。少腹攻冲作痛。诸药不效者。用以泄热止痛。捷如影响。然以予所验。功不止此。凡痰喘胸
痞。呕吐胀满。便闭滞下。 瘕疳黄等病。由于肝火为患者。皆可酌用。即宜下之证。而体虚不任硝黄者。随
证佐以枳朴等品。每收默效。惟俞氏谓其力薄。辄佐以更衣丸。屡奏殊功。
蠲饮万灵汤 急下停饮法 俞氏经验方
芫花(五分酒炒) 煨甘遂(八分) 姜半夏(六钱) 浙茯苓(八钱) 大戟(一钱酒炒)
大黑枣(十枚)
炒广皮(三钱) 鲜生姜(一钱)
【秀按】停饮为患。轻则痞满呕吐。重则腹满肢肿。甚则化胀成臌。非峻逐之。无以奏功。此方君以芫花之
辛辣。轻清入肺。直从至高之分。去郁陈 。又以甘遂大戟之苦泄。配大枣甘而润者缓攻之。则自胸及胁腹之
饮。皆从二便出矣。此仲景十枣汤之功用也。俞氏臣以二陈汤去甘草者。遵仲景痰饮以温药和之之法。佐以生
姜之辛。合十枣之甘。则辛甘发散。散者散。降者降。停饮自无容留之地矣。名曰万灵。洵不愧也。
张氏济川煎 增液润肠兼调气法 俞氏经验方 方载《景岳全书》
淡苁蓉(四钱) 淮牛膝(二钱生) 升麻(五分蜜炙) 油当归(三钱) 福泽泻(钱半) 枳壳
(七分蜜炙)
【秀按】大便秘一证。有热结。有气滞。有液枯。热结则诸承气为正治。固已。气滞必求其所以滞之者。而
为之去其滞。如食滞则枳实导滞。痰滞则加味凉膈。瘀滞则桃仁承气。饮滞则蠲饮万灵。寒滞则浓朴七物。热
滞则六磨饮子。皆足奏功。液枯多兼热结。则养荣承气为正治。若液枯而兼气滞。轻则五仁橘皮。重则张氏济
川。夫济川煎。注重肝肾。以肾主二便。故君以苁蓉、牛膝。滋肾阴以通便也。肝主疏泄。故臣以当归、枳
壳。一则辛润肝阴。一则苦泄肝气。妙在升麻清气以输脾。泽泻降浊气以输膀胱。佐蓉膝以成润利之功。张景
岳谓病浅虚损。而大便不通。则硝黄攻击等剂。必不可用。若势有不得不通者。宜此方主之。此用通于补之剂
也。最妙。
【荣斋按】程钟龄说∶“下者攻也,攻其邪也。病在表则汗之,在半表半里则和之,病在里则下之而已。然
有当下不下误人者;有不当下而下误人者;有当下不可下,而妄下之误人者;有当下不可下,而又不可以不
下,下之不得其法以误人者;有当下而下之不知深浅,不分便溺、蓄血,不论汤丸以误人者;又杂症中,不别
寒热积滞,痰水虫血痈脓以误人者;是不可不察也。何谓当下不下?仲景云∶‘少阴病,得之二三日,口燥咽
干者,急下之。少阴病六七日,腹满不大便者,急下之。下利脉滑数,不欲食,按之心下硬者,有宿食也,急
下之。阳明病,谵语不能食,胃中有燥屎也,可下之。阳明病,发热汗多者,急下之。少阴病,下利清水,色
纯青,心下必痛,口干燥者,急下之。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症,大便难者,急下之。”此皆
在当下之例。若失时不下,则津液枯竭,身如槁木,势难挽回矣。然又有不当下而下者何也?如伤寒表症未
罢,病在阳也,下之则成结胸;病邪虽已入里,而散漫于三阴经络之间,尚未结实,若遽下之,亦成痞气;况
有阴结之症,大便反硬,得温则行,如开冰解冻之象。又杂症中,有高年血燥不行者,有新产血枯不行者,有
病后亡津液者,有亡血者,有日久不更衣,腹无所苦,别无他症者;若误下之,变症蜂起矣!所谓不当下而下
者此也。然又有当下不可下者何也?病有热邪传里,已成可下之症,而其人脐之上下左右或有动气,则不可以
下。经云∶‘动气在右不可下,下之则津液内竭,咽燥鼻干,头眩心悸也。动气在左,不可下,下之则腹内拘
急,食不下,动气更剧。虽有身热卧则欲蜷,动气在上,不可下,下之则掌握烦热,身浮汗泄,欲得水自灌。
动气在下不可下,下之则腹满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