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赤小豆(布包煎)30克干百合(苏叶2.1克同水煨)15克瞿麦12克q蓄12克云苓皮9克旋复花(布包煎)12克代储石12克川萆Z12克生知柏各9克汉防己9克煨木香4.5克犀黄丸9克(冲服)禹余粮丸9克(冲)金匮肾气丸(布包煎)3克水煎温服,早晚各一次共诊30余次,服药114次,所患基本痊愈,后经医院检查,脾大已消,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孔嗣伯介绍:孔伯华先生学术经验简介,《中医杂志》715,1962)

例四段××,男,37岁,住院号:165437。1975年5月初诊:××总医院诊为“乳糜胸水、腹水”一年余,兼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代偿期”。曾用中西药治疗,未见减退。现症:胸腹胀满,气短不舒,纳呆食少,苔白腻,脉缓。证属脾运失职,水湿停聚。拟胃苓汤治之。方药:苍白术各1O克川朴5克陈皮10克茯苓皮10克泽泻6克猪苓10克大腹皮10克桂枝3克生姜皮2克甘草5克每日1剂。二诊:上方服20余剂,胸腹胀满减轻,惟尿量尚少。拟宗原方去苍术、川朴、甘草,加桑白皮,每日1剂。三诊:患者服药40余剂,诸症均减,乳糜胸水已痊,乳糜腹水明显好转,脉细退,舌苔自,阴阳皆虚,拟济生肾气丸作汤出院服用。上方服40余剂,症状皆除。

(段荣书整理:董德懋医疗经验琐谈,《中医杂志》2:10,1981)

【评按】鼓胀系指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又称“单腹胀”。据其病机又有“气鼓”、“血鼓”、“水鼓”、“虫鼓”之别。西医所谓肝硬化腹水属于本证范围。

例一脾阳不运,浊湿凝聚以致腹胀如鼓,证属阳虚气鼓,治以温运分消之剂,续以益火消阴、补虚运脾,亦即《内经》所谓之“塞因塞用”。

例二腹胀肢肿,面晦低热,湿热偏胜,故以清热利湿为主,辅以化痰利水而获效。盖鼓胀之因,因水、因血、因湿热均能导致肝脾损伤,气血凝滞,脉络瘀阻,水气泛滥遂成鼓胀。其病虽一,其因则异,故立法遣方亦有区别。

例三诊为肝硬化,孔氏认为:“西医所谓肝硬化病之后期者,即中医之膨胀病属也。……乃肝郁恚怒不节,气逆伤肝,渐蚀及脾,损于胆胃是其国也,至于瘀滞久而‘肝硬化’者,是其果也。盖肝伤则脾伤,气机滞阻,郁而为热,热留为湿,久之脾阴大伤而运化失司,运化失司则血行乖戾而络塞,络塞则‘肝可硬化’……渐至肝失所藏,脾失所统,水气泛滥遂成膨胀,若以疏肝化瘀、理脾调气、和脉达络、通调水道,则可清热化湿、逐瘀从

(生)新,使腹膨消失,肝硬变软……”。孔氏即按此法施治,获得基本痊愈。

例四证属脾失健运,水湿停聚。诊为乳糜胸水、腹水,又有心脏病,虽经中西药治疗而未效。证情较为复杂,董氏谨严遵守中医辨证法规,拟以健脾利湿为治。方用胃苓汤。本方原载《丹溪心法》,主治中暑伤湿,停饮挟食,腹痛泄泻等证。本案从脾论治,药证十分投契,并妙用桑白皮泻肺清热以推动水之上源,颇堪令人玩味。后以主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之济生肾气丸方煎服以治其本,确属高见。

(四十九)消渴

例一朱xx,男,初诊日期:1973年10月27日。近几年来,善饥能吃,1972年发现糖尿病。一年来体重下降,疲乏无力,口渴思饮,一天约喝10磅水左右,多尿,控制饮食日服八两左右,时感饥饿,后背搔痒,易生疖疮。血糖240毫克%,尿糖四个加号,血压130/90毫米汞柱,舌质偏红,脉缓。证属气阴两伤,肺胃火炽。拟益气养阴,清热为治。方药:生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石斛各15克太子参、花粉各30克生地、熟地各15克芡实米、知母、黄柏、乌梅各9克天冬、麦冬各9克枸杞子12克10剂。二诊:服药后,诸症均减。口不太干,饮水减少,只觉腿软无力,唇色暗,舌胖,苔白,脉缓。前方去石斛、乌梅、枸杞子、知母、黄柏,加五味子9克,功劳叶12克10剂。三诊:服药后,疲乏好转,“三消”症状全减,仍控制饮食。原方继服10剂。四诊:又服30剂,诸症显好,空腹尿糖阴性。但因饮白酒一斤,次日空腹尿糖两个加,口干思饮,大便溏,苔白,脉滑。方药:生黄芪、苍术、元参、太子参各15克山药12克五味子9克金樱子6克天冬、麦冬各9克生地、熟地各15克肉桂3克10剂。五诊:服药后尿糖转为阴性,血糖为100毫克%,“三消”症状消失,改服丸药。

(即上方加四倍量,研末,山药打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饭后服6克)。患者服药一料后,血糖、尿糖正常,已不控制饮食,血糖、尿糖均正常。

(祝湛予:对糖尿病的治疗体会,《新医药杂志》5:36,1976)

例二岑××,男,46岁,初诊日期:1974年1月13日。素患夜间盗汗,全身尽湿。两个月前体检发现血糖175毫克%,尿糖三个加。证见两胁窜痛,手足心热,夜间盗汗,口于思次,大使偏溏,纳食差,皮肤搔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