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芷(一钱) 薄荷叶(三分) 各研绝细末,以不见水银星为度。水调少许,点虫头或
身上,少刻即尽化为水。但点药之时,必虔拜上天,然后点之则验。否则,或验或不
验也。不须内服煎药,至奇之方也。
余恐负异人之传,故罄书之辨证论后。异人者,余游南岳所逢道士,自号雷公,
状貌殊异。传铎《活人录》,奇方最多,此方其一也。



<目录>卷之十四

<篇名>痘疮门(十五则)

属性:小儿将出痘,身必发热,口必发渴,眼必如醉,此时当以表药散之,则火毒大
解。无如世人未敢信为出痘,因循数日,见点而始用表散。有形之解与无形之解大
有不同,所以轻变重,而重变死也。虽然,见点不用表药则火毒又将安解,岂不药
得中医而可望其自愈乎。不知能善用表散之药,正自有功耳。大约痘疮初出之时,
不可不用表散之药,而又不可全用表散,当于补中表散之,则正气无伤,而火毒又
可尽解也。方用至慈汤∶
人参(三分) 荆芥(炒黑,三钱) 生甘草(一钱) 柴胡(一钱) 当归(三钱) 茯苓(二钱)
陈皮(三分) 麦冬(二钱) 元参(三钱) 天花粉(一钱) 水煎服。一剂火毒少除,二剂火
毒全散,不必三剂也。若已见点,则重变轻,而死变生矣。
此方正用柴胡、荆芥以疏通其表里,得元参以去其浮游之火,得生甘草以败其
毒。妙在人参、归、冬之类俱是补气补津之味,佐前药以充其力,使无壅闭之忧,
以速其至隐之火毒也。世人治痘,一见用补,无不惊惧。谁知火毒非补,万不能由,
内而发于外。能于补中用表散之法,何愁小儿之不尽登于寿考也。此方十岁为准,
如周岁小儿,用十分之一,每岁增加可也。若十岁之外小儿,宜加人参而已,余味
不必加也。
小儿已出痘,遍身上下尽是鲜血点,粒粒可数,此至佳之痘也。不必发散,只
须助其正气,自然饱满贯浆,收靥亦速,九日而始回矣。然而纯用补剂,又虑呆补
而无疏通之气,恐速于见功,未免升上而不能降下,亦非治之善也。方用安幼汤∶
当归(三钱) 荆芥(一钱) 元参(三钱) 陈皮(三钱) 熟地(三钱) 麦冬(三钱)
生甘草(五分) 生地(一钱) 黄连(一分) 丹皮(一钱) 贝母(三分) 水煎服。一剂而绽,
不必二剂也。
此方妙在补中带散,则痘疮力足,无内怯之忧;散中实补,则痘疮大泄,少外
阻之祸。世人不知治法,往往一味是补,所以多留后患耳。至于一味呆散,未有不
将佳痘而变为恶疮者,每至死亡犹以为胎毒之未尽净也,仍用散火败毒之剂,以至
不救。谓非医杀之,而欲冀免于阴报也,得乎。幸人善用其方以安幼耳。
小儿出痘,其痘疮之色红盛,烦渴,大便干燥,小便短涩而黄赤,脉洪大不伦,
舌上生疮,此阳症之疮也,切忌用湿热之味。然又不可见为大热,而即用寒凉之药,
恐火热太盛,骤得寒凉,而火不肯遽退,热不肯骤解,反至生变者有之。治法宜用
寒而佐以化热之品,用凉而辅以散火之味,则不违火热之性,而自得寒凉之益也。
方用全痘散火汤∶
元参(三钱) 黄芩(一钱) 生甘草(一钱) 栀子(一钱) 桔梗(二钱) 生地(二钱)
荆芥(三钱,炒黑) 当归(一钱) 水煎服。一剂而热毒火毒尽行解散矣。
此方用芩、栀以清火,又得元参以退其浮游之火,更妙在用荆芥、桔梗引火
外出,而生地、当归滋其腑脏之燥,则雨润风吹,有不变火宅而清凉者乎。所以获
解散之功而无背违之失也。
小儿出痘,痘疮虚空,而色又清白,发痒中塌,身寒颤切牙不已,腹中虚胀,
上吐下泻,脉复沉细微弱,此阴症之痘疮也。盖内寒之极,疮不能发出,必须用大
补气血之药,而佐以温热之味,则疮无冰冻之虞。倘不知其故,而亦用寒散之品,
则痘疮内陷,而死亡顷刻矣,是阴痘戒用阴分之药明甚。然而其中有似是而非者,
又不可不辩,以痘疮之善变也。色白,虚也,而发痒又有实症;身寒,凉也,而发
颤又有热症;腹胀,虚寒也,而吐泻又多实热之症。既非虚寒,而亦用温热之品,
安得不死乎。然则,终何以辩之?吾辩之于舌焉。舌红者热,舌白者寒也。舌红而
带白者,热中之寒,舌白而微红者,寒中之热,舌大红而又燥,热之极也,舌纯白
而又滑,寒之极也。倘舌白而又滑,此阴症无疑。方用祛阴救痘丹∶
人参(一钱) 当归(三钱) 白术(三钱) 附子(三分) 荆芥(一钱) 黄 (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色白者即变为红,阳回而寒之气尽散矣。
此方用参、 、归、术以补气血,气旺而阴自难留,血足而阳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