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活乎。故大便出血,统小肠论之,以辨症则可,谓大便之血,以粪后属小肠,则
不可也。是治便血之症,宜单治大肠,然而大肠之所以出血,非大肠之故也。肾主
大小便,肾水无济于大肠,故火旺而致便血也。方用三地汤∶
熟地(一两) 当归(一两) 生地(一两) 地榆(三钱) 木耳末(五钱) 水煎调服。一剂
即止血,
二剂全愈。
精血双补,则肠中自润,既无干燥之苦,自无渗漏之患,况地榆以凉之,木耳
以塞之,有不取效之速者乎。
此症用荠 熟地汤亦神。
熟地(三两) 地粟(三两,捣汁,同熟地煎汤服。二剂即止血。)
人有小便溺血者,其症痛涩马口,如刀割刺触而难忍,人以为小肠之血也,而
不知非也。小肠出血,则人立死,安得痛楚而犹生乎?因人不慎于酒色,欲泄不泄,
受惊而成之者。精本欲泄,因惊而缩,入则精已离宫,不能仍反于肾中,而小肠又
因受惊,不得直泄其水,则水积而火生,于是热极而煎熬,将所留之精化血而出于
小便之外,其实乃肾经之精,而非小便之血也。治法宜解其小肠之火,然而解火而
不利其水,则水壅而火仍不得出,精血又何从而外泄哉。方用水火两通丹∶
车前子(三钱) 茯苓(五钱) 木通(一钱) 栀子(三钱) 黄柏(一钱) 当归(五钱)
白芍(一两) 蓄(一钱) 生地(一两) 水煎服。一剂而涩痛除,二剂而溺血止,三剂全愈,不必用四剂也。
方中通利水火,而又加平肝补血之药者,盖血症最惧肝木克脾胃,则脾胃之气
不能升腾,而气乃下陷,气陷而血又何从而升散乎。今平其肝则肝气舒,而脾胃之
气亦舒,小肠之水火两通,败精有不速去者乎。
此症用通溺饮亦神。
黄柏 车前(各三钱) 茯苓 白术(各五钱) 王不留行(二钱) 肉桂(三分) 黄连(一钱)
水煎服。二剂即止血。
人有皮毛中出血者,或标出如一线,或渗出如一丝,或出于头上,或出于身中,
或出于两胫之间,皆肺肾两经之亏,火乘隙而外越也。此等之症,舍补肾水,无第二法可救。
然而补肾之功缓,必须急补其气,气旺则肺金自旺,而皮毛自固矣。方
用肺肾两益汤∶
熟地(二两) 人参(一两) 麦冬(一两)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服。一剂而血即止矣。再用
六味地黄汤加麦冬、五味调服一月,不再发。
盖熟地壮水,麦冬益金,金水相资,则肺肾之火自息,血自归经,何至走入皮
毛而外泄,况三七根原能止血乎。
此症用 归敛血汤亦神效。
黄 玄参(各一两) 当归(五钱) 麦冬(一两) 北五味(一钱) 苏子(二钱) 三七根末(三钱)
水煎调服。一剂即止血。
人有唾血不止者,然止唾一口而不多唾,人以为所唾者不多,其病似轻,而不
知实重。盖此血出于脾,而不出于胃也。夫脾胃相表里者也,血犯胃已伤中州之土,
先天已亏矣,况更犯脾阴之后天乎。胃主受而脾主消,脾气一伤,不能为胃化其津
液,虽糟粕已变,但能化粗而不能化精,以转输于五脏六腑之间,则脏腑皆困,是
脾之唾血,更甚于胃之吐血矣。然而脾之所以唾血者,仍责之胃土之虚,不特胃土
之虚,而尤责之肾水之衰也。盖胃为肾之关门,肾衰则胃不为肾以司开阖,而脾之
血欲上唾,而胃无约束,任其越出于咽喉之上矣。故脾之唾血,虽脾火之沸腾,实
肾胃二火之相助也。治法平脾之火,必须补脾之土,更须补肾水以止胃之火也。方
用滋脾饮∶
人参(三分) 茯苓(二钱) 玄参 丹皮 芡实 茅根 山药(各三钱) 熟地(一两)
沙参(五钱) 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剂而唾血止,再剂全愈。
此方轻于治脾,而重于补肾,诚探本之法也。倘止泻脾火之有余,必致损胃土
之不足,胃气伤,而脾气更伤,然后始去补肾,则不能生肾水矣,何能制脾火之旺
哉,毋论唾血难止。吾恐胃关不闭,而血且大吐矣,此滋脾饮之所以妙耳。
此症用同归汤亦神效。
白术 玄参(各一两) 熟地(二两) 北五味(一钱) 荆芥(炒黑,三钱) 贝母(五分)
水煎服。一剂即止血。
人有双目流血,甚至直射而出,妇人则经闭不行,男子则口干唇燥,人以为肝
血之妄行也,谁知是肾中火动乎。夫肾中之火,相火也,若君火宁静,则相火不敢
上越,惟君火既衰,而后心中少动于嗜欲,则相火即挟君主之令,以役使九窍,而
九窍尊君之命,不敢不从,听其所使矣。心之系通于目,肝之窍开于目,肝中有火,
亦相火也,与肾中命门之相火、心中包络之相火,正同类也。同气相助而沸腾,不
啻如小人结党,比附而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