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不失病情也。保者,不失也。若躁
动不安,瞻视不定,轻言谈笑,乱说是非,不惟不能得脉中之巧,适足为旁观者鄙且笑也。)



<目录>卷一

<篇名>决死生

属性:黄帝曰∶“决死生奈何?”岐伯曰∶“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
息者危。(身形肥盛,而脉形细弱,且少气而不足以呼吸,则外有余而
内不足,枝叶盛而根本拔也。故曰,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
(身形瘦削,而脉形洪大,且胸中多气者,阴不足而阳有余也。孤阳不生,故知必死。)形气相得者生。
(形盛者脉亦盛,形小者脉亦小,则形与脉相得矣。相得者,相合也。)参伍不调者病。(参伍者,数目也。言其
至数不匀,往来无常度,故知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皆相失者,如应浮而沉,应小而大,
违四时之度,失五脏之常者矣。)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甚。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
(上下左右,即两手之三部九候也。参舂者,实大有力,如杵之舂,故曰病甚。若失其常度,至于急数而
不可数,即八九至之绝脉也,安得不死!)中部之候相减者死。”(
众部虽调,而中部独不及者,为根本败坏,安得生乎!)



<目录>卷一

<篇名>辨七表八里九道之非

属性:谢缙翁曰∶“《脉经》论脉二十四种,初无表里九道之目。其言芤脉为阴,《脉诀》乃以芤为七表
之阳。仲景辨脉云∶‘浮大动数滑,阳也。沉涩弱弦微,阴也。’《脉诀》九道以动为阴,
七表以弦为阳。似此之类颇多。”
吴草庐曰∶“脉之浮沉、虚实、紧缓、数迟、滑涩、长短之相反配匹,自不容易,况有难辨。如洪
散俱大而洪有力,微细俱小而微无力。芤类浮而边有中无,伏类沉而边无中有。似豆粒而摇摇不定者动也,
似鼓皮之如如不动者革也。俱对待也。又有促、结、代皆有止之脉,促疾结缓,故为可对,代则无对。
总二十七脉,不止于七表八里九道二十四脉也。”
戴同父曰∶“脉不可以表里定名也。轩岐越人叔和皆不言表里,《脉诀》窃叔和之名而立七表八里九道,
为世大惑。脉之变化,从阴阳生,但可以阴阳对待而言,各从其类,岂可以一浮二芤为定序,而分七八九
名之乎!庐山刘立云以浮沉迟数为纲而教学人,虽似为快捷方式,然必博而反约,乃能入妙,若以此为足,亦自画矣。”
李时珍曰∶“《脉经》论脉只有二十四种,无长短二脉。《脉诀》之歌亦止二十四种,增长短而去数散,
皆非也。《素》《难》仲景论脉,止别阴阳,初无定数。如《素问》之鼓搏喘横,仲景
之卑高章刚损纵横逆顺之类是也。后世失传,无所根据准,因立名为之指归耳。今之学人,按图索骥,犹
若望洋,而况举其全旨乎!此草庐公之独得要领也。”
滑伯仁曰∶“脉之阴阳表里,俱以对待而言。高阳生之七表八里九道,盖穿凿矣。求脉之明,反为脉之晦。”



<目录>卷一

<篇名>脉决死期

属性:(《素问・大奇论》)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一息十至以上,是经气予不足也;微
见,九十日死,(浮合者,如浮萍之合,有表而无里也。如数者,似数而非数热
之阳脉也。是经气衰极耳。微见者,初见也。初见此脉,便可决于九十日而死。时季改易,天道更而
人气从之也。十至当作七至。若果十至,则为绝脉,死在旦夕,岂待九十日哉!故知错误无疑矣。)
脉至如火薪然,是心精之予夺也;草干而死。(脉如火热,是洪大之极也。但见
本脏之脉,无胃气以和之,则知心精之已夺矣。夏乃火令,犹未遽绝;至秋深而草干阳消之候,其死期必矣。)
脉至如散叶,是肝气予虚也;木叶落而死。(如散叶者,浮漂无根也。肝木大虚,
违其沉弦之常矣。秋风动而木叶黄落,金旺则木绝,故死。)
脉至如省客,省客者,脉塞而鼓,是肾气之不足也;悬去枣
华而死。(省者,禁也,故天子以禁中为省中。塞者,沉而不利也。鼓者,搏而有
力也。伏藏于内而鼓搏,正如禁宾客而不见,独知于内而恣肆也。故曰如省客也。是肾气阴寒不安之状也。
枣花去,则当长夏也。土旺水涸,肾虚者不能支也。)
脉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榆荚落而死。(丸泥者,弹丸也。滑动有力,冲和
之气荡然矣。春深而榆荚始落,木令方张,弱土必绝。)
脉至如横格,是胆气予不足也;禾熟而死。(横格者,如横木之格也。且长且坚,东方
之真脏脉见矣。禾熟于秋,金令乘权,木安得不败。)
脉至如弦缕,是胞精予不足也。病善言,下霜而死;不言可治。
(弦缕者,如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