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参、术、桂、附为君。略以疏导药佐之。若泛用克伐。必变攻胃冲心而死。(汇补)

  危症疝久虚甚。上为吐逆。下有遗精者危。切牙战栗。冷汗反张者凶。(入门)

  用药主以二陈汤。寒疝。加肉桂、小茴、玄胡、香附、吴萸、川椒。水疝。猪苓、泽泻、苍术、防己。筋疝。

  黄柏、山栀、赤芍、甘草、胆草、大豆。血疝。赤芍、玄胡、归尾、香附、丹皮、牛膝。气疝。青皮、香附、枳实、木香、乌药、橘核、川楝。狐疝。柴胡、升麻、干葛、苍术。 疝。或得于胎元。或经年久病者。不必治之。

  如遇外感而发。痛甚者。参前六法治之。瘀加桃仁。痰加海石。郁加木香。虚加故纸。红肿加山栀、赤芍。冰冷加吴茱、干姜。积湿过多。阴汗如雨。倍苍术。加白芷。

  湿郁成熟。皮宽燥痒。加木通、泽泻。中焦虚疝脉濡者。四君子加川楝。下焦虚疝脉沉细者。八味茴香丸。或八珍汤加肉桂。至于湿热为病。俱宜泻南补北。不可妄用刚剂。如乌头、附子之类。

  【附木肾】木肾者。外肾坚硬顽痹。不痛不痒。阴茎不垂。常如麻木。便溺之时。闷胀不顺。此肾家虚惫。阴阳不交。水火不济。而沉细痼冷。凝滞其间。未可纯用燥药。当行温散温利以逐其邪。俾水火交媾。荣卫流行。如寒回春谷。自然得愈。间有跌扑惊恐。痰气瘀滞者。当消瘀行气。佐以温散之品(汇补)

  【附偏坠】睾丸坠肿。有大小左右不同。在左因怒气伤肝。外寒内郁。在右因肾气虚损。湿痰食积。皆使真气不升。客邪下陷。宜温中行气为君。升阳疏散为辅。不可泥引而竭之之法。(汇补)

  【附白液】有纵情酒色。而平素多火者。初起 疝。服利湿降气却疝之药。后每遇劳欲。疝必随发。发必寒热。小腹不仁。隐隐痛连腰胁。阴囊肿大。毫毛之间。俱出白液。如米泔水。大注而下。头眩倦怠。静卧则身热渐缓。囊肿渐缩。缩则干硬如荔枝状。直至皱起白皮。揭去一层。方得和软。若遇劳伤。其发如故。治宜六味丸。加柴胡、黄柏、白芍、当归、山栀。(汇补)

  【附阴挺】阴茎挺纵不收。为强中之症。由多服壮阳之品。或受金石丹毒。遂使阳旺阴衰。相火无制。得泄稍软。殊不知愈泄而阴愈伤。愈伤而茎愈强。治宜助阴抑阳。地黄汤。加牛膝、知、柏之风。(汇补)

  【附肾囊风】是症乃肝经风湿。作痒不已。喜浴热汤。甚则疙瘩顽麻。破流脂水。宜蛇床子汤熏洗。或吴茱萸汤更妙。(汇补)

  疝气选方蒺藜丸(宝鉴)

  蒺藜(炒去尖) 乌头(炮去脐) 山栀(各等分)

  每服三钱。为末。水煎服。

  论曰。疝由湿热。因寒郁而作。故用栀子以降湿热。乌头以破滞气。况二物皆下焦之药。而乌头为栀子所引。其性急速。不容胃中停留。直趋下焦故也。又按之痛止者属虚。须加肉桂。以姜汁丸服。其效尤速。

  三因燔葱散 治一切寒疝作痛。

  川芎 当归 枳壳 浓朴 官桂 青皮干姜 茴香 茯苓 川楝 麦芽 神曲三棱 蓬术 熟地 白芍 人参上细切。每服五钱。葱白三茎。盐少许。水煎。

  沉香桂附丸(宝鉴) 治中气虚弱。真火不足。脏腑积冷。腹胁痛。手足冷。便利无度。喜热物熨者。

  沉香 肉桂 附子 川乌(炮) 良姜(炒) 茱萸 茴香(炒各一两)

  为末。醋和丸。米饮下。

  治 疝不痛。如升斗。俗名气胞者。或灸大敦穴。

  苍术 神曲 白芷 山楂 川芎 栀子 半夏 南星入姜煎。或加海藻、昆布。必须断酒薄味寡欲。

  马兰花丸 治七疝。及妇人阴 。小儿偏坠。

  马兰花(醋炒) 川楝子 橘核 海藻 海带 昆布(俱酒净)

  桃仁(各一两) 浓朴 枳实 玄胡 肉桂(各二钱)

  当归四逆汤(宝鉴) 治疝气属阴寒者。

  当归(七分) 附子 官桂 茴香 柴胡(各五分) 芍药(四分)

  玄胡 川楝 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钱)

  水煎。

  补肾汤 治疝气属虚。遇劳即发者。

  沉香(三分) 人参 茯苓 附子 黄 白术木瓜(各一钱半) 川芎 甘草(各三分) 羌活 苏叶(各一钱)

  姜、枣。呕吐。加半夏。

  济生葵子汤 治膀胱湿热。腹胀溺涩者。

  赤苓 猪苓 葵子 枳实 瞿麦 车前木通 黄芩 滑石 甘草(各等分)

  姜煎。

  五苓散 治疝气卒痛。小便涩。

  即五苓加川楝。

  疝痛急救方 气上冲。心下如有筑塞。痛甚欲死。手足冷者。

  用硫黄不拘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