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有余咳嗽。主以二陈汤。风。加羌活、防风、前胡、紫苏。寒。加麻黄、杏仁、葱白、金沸草。热。加黄芩、山栀、桑皮。湿。加苍术、防己、赤茯苓。食积嗽者。加山楂、枳壳。气滞咳者。加苏子、桔梗。不足咳嗽。主以二冬二母汤。

  火咳。加款冬、玄参、黄芩。痰嗽。加栝蒌、桑皮、苏子。郁。加苦梗、紫菀、枇杷叶。劳嗽。加参、 、芍药。见血。

  加阿胶、紫菀。滋阴。加丹皮、黄柏。若夫脾泄者。以异功散。加石斛、五味、百合、苡仁。肾虚者。以六味汤。加麦冬、五味、枇杷叶。水寒射肺成咳者。五苓散。痰火入肺成咳。面浮者。粉黛散。肺中有虫者。润肺丸。大抵肺位最高。

  针石不能及。药饵不能到。惟桔梗能载诸药入肺。须临卧时细细咽下。方能入肺。

  【附肺痿】久嗽肺虚。寒热往来。皮毛枯燥。声音不清。或嗽血线。口中有浊唾涎沫。脉数而虚。为肺痿之病。因津液重亡。火炎金燥。如草木亢旱而枝叶萎落也。治宜养血润肺。养气清金。初用二地二冬汤以滋阴。后用门冬清肺饮以收功。(丹溪)

  【附肺痈】久咳不已。浊吐腥臭。咳则胸中隐隐痛。口中辟辟燥。脉实滑数。大小便涩数。振寒吐沫。右胁拒按。为肺痈之病。因风寒内郁。痰火上凑。邪气结聚。蕴蓄成痈。若风邪内结者。小青龙汤。火邪内灼者。二冬汤。痰火郁结者。葶苈大枣泻肺汤。溃后收敛疮口。用团参饮子。若入风者。不治。面赤脉浮大者。亦不治。若觉胸膺有窍。口中所咳脓血。与窍相应而出者。当大补气血。佐以排脓之品。(汇补)

  【附肺胀】肺胀者。动则喘满。气急息重。或左或右。不得眠者是也。如痰挟瘀血碍气。宜养血以流动乎气。降火以清利其痰。用四物汤。加桃仁、枳壳、陈皮、栝蒌、竹沥。又风寒郁于肺中。不得发越。喘嗽胀闷者。宜发汗以祛邪。

  利肺以顺气。用麻黄越婢加半夏汤。有停水不化。肺气不得下降者。其症水入即吐。宜四苓散。加葶苈、桔梗、桑皮、石膏。有肾虚水枯。肺金不敢下降而胀者。其症干咳烦冤。宜六味丸。加麦冬、五味。又有气散而胀者。宜补肺。气逆而胀者。宜降气。当参虚实而施治。若肺胀壅遏。不得眠卧。喘急鼻煽者。难治。(汇补)

  【附胸痹】胸痹者。胸中痛引背。喘息咳唾。短气。寸脉沉迟。关上紧数。宜栝蒌半夏薤白汤主之。(准绳)

  【附痰火】有好色作劳之人。相火炽盛。气不归元。腾空而上入于肺叶空隙之间。膜原之内。聚痰凑沫。喘咳烦冤。日续一日。久久渐成熟路。只俟肾气一动。喘嗽俱发。外症咸痰稠浊。夜卧不眠。或两颐红赤。垒垒发块。或胸背有疮。如粟如米。皆其验也。治宜清心静养。保肺滋肾。若暴发而痰出如泉。声响如锯。面赤舌胀。喉硬目突者死。(喻嘉言)

  咳嗽选方二陈汤 治风寒湿痰食积。气滞咳嗽。(方见痰症)

  粉黛散 治痰火入肺。肺气上逆。咳而不卧。面浮气促。

  真蚌粉新瓦上 红。入青黛少许。用淡 水。滴麻油数点。调服二钱。

  润肺丸 治肺中有虫。久嗽不已。渐变痨瘵。

  百部 桑皮(各二两) 楝根(三两五钱) 明矾(一两半) 使君子(一两) 鹤虱(一两)

  黄连(五钱) 甘草(五钱)

  丸如黍米大。米饮下七八十丸。临卧服。上半月用之。

  琼玉膏 治肺虚久嗽。气散失音。干咳无痰。或见血线。(方见虚劳)

  清宁膏 治咳嗽属火炎热郁。气衰不足者。

  生地 麦冬(各十两) 龙眼肉 薏苡仁(各八两) 橘红(三两) 桔梗甘草 贝母(各二两) 薄荷(五钱)

  煎成膏。将苡仁、贝母、簿荷为细末。调入膏中服。

  异功散 治咳嗽属土不生金。病兼少食泄泻者。(方见血症)

  六味丸 治咳嗽属水衰火炎。病因房劳酒色者。(方见中风)

  加味二冬汤 治咳嗽属火盛水亏。痰涎腥秽。将成痈痿者。

  天冬 麦冬(各一钱半) 生地 熟地(各二钱) 款冬 桔梗贝母 紫菀 茯苓 甘草 沙参 栝蒌霜(各一钱)

  水煎。

  门冬清肺饮 治劳伤气虚。火旺咳嗽。

  即生麦散加 紫菀(一钱半) 当归(三分) 黄 白芍 甘草(各一钱)

  水煎。

  劫劳散 治心肾俱虚。发咳二三声。无痰。遇夜即热。热已即冷。时有盗汗。四肢倦怠。体瘦食少。夜卧恍惚。

  或有血丝者。

  白芍 茯芩 当归 贝母 黄 (各一钱) 甘草(五分)

  熟地(二钱) 枣仁(一钱半) 阿胶(蛤粉炒一钱二分)

  合生脉散同煎。

  团参饮子 治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