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钱氏) 治心火。

  黄连一味。酒炒。加大黄、黄芩、名三黄泻心汤。

  凉膈散 治火郁上焦。

  大黄 朴硝(各五钱) 甘草 连翘 栀子 黄芩 薄荷(各一两半)

  为末。每服一两。水二盏。竹叶七片。煎服。

  白虎汤(方见发热)

  黑奴丸 治热毒发斑。烦燥大渴倍常。时行热病。六七日未得汗。脉洪大而数。面赤目胀。身痛大热。狂躁欲走。又五六日已上不解。热在胸中。口噤不能言。为坏伤寒病。医所不治。弃为死人。精魂已竭。心下才暖。拨开其口。灌药下咽即活。

  黄芩 釜底煤 芒硝 麻黄 灶突墨 梁上尘 小麦奴(各一两) 大黄(一两二钱)

  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新汲水化下。饮尽当足寒汗出乃瘥。若时顷不汗出。再服一丸。见微利。若不大渴。

  不可与此药。以上诸方。皆治实火之剂。

  大补阴丸 治下焦相火。

  黄柏一味。炒褐色。粥丸。或水丸。

  坎离丸(丹溪) 一名滋肾丸。治相火上炎。

  黄柏 知母 肉桂逍遥散(易简) 治肝脾二经血虚火症。

  当归 白芍药 白术 白茯苓 柴胡(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煎。薛立斋加牡丹皮、山栀。名加味逍遥散。古方逍遥散。即前方。中无牡丹皮、山栀。有薄荷、陈皮、地骨皮。

  地黄汤 治肾虚火症。用此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方见中风)

  上渴足冷者。方中加肉桂、五味子。上渴足暖者。加麦冬、五味。

  四物汤 治血虚火症。

  四君子汤 治气虚火症。

  补中益气汤 治元气下陷。阴火上炎。

  十全大补汤 治火症气血两虚者。

  人参养荣汤 治心脾肾三经俱虚火症。(五方俱见中风)

  火郁汤(东垣)治火郁于中。不得舒散。因内伤生冷。抑遏阳气于脾土中而发热者。

  升麻 葛根 白芍药 柴胡(各一钱) 甘草 防风(各五分)

  加独活。名升阳散火汤。每服三四钱。水二盏。加连须葱白三寸。煎服。

  防风通圣散(河间) 治郁火症。因内有积热。外为风寒所束而发热者。

  防风 川芎 当归 赤芍药 连翘 薄荷 麻黄 大黄 芒硝(各半两) 桔梗 石膏 黄芩(各一两) 白术 山栀荆芥(各二钱半) 滑石(三两) 甘草(二两)

  上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煎服。又名双解散。

  卷之二 内因门

  气症

  大意气者。氤氲浩大之元气。当其和平之时。源出中焦。总统乎肺。(原病式)在外则护卫皮毛。充实腠理。在内则导引血脉。升降阴阳。周流一身。营运不息。(指掌)脏腑之所以相养相生者。皆此气也。盛则盈。衰则虚。顺则平。

  逆则病。(绳墨)

  内因百病皆生于气也。怒则气生。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滞。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忧则气沉。(内经)凡七情之交攻。五志之间发。乖戾失常。清者遽变而为浊。行者抑遏而反止。营运渐远。肺失主持。气乃病焉。(原病式)

  外候气之为病。生痰动火。升降无穷。燔灼中外。稽留血液。为积为聚。为肿为毒。为疮为疡。为呕为咳。为痞塞。为关格。为胀满。为喘呼。为淋沥。为便闭。(绳墨)为胸胁胀疼。为周身刺痛。久则凝结不散。或如梅核。窒碍于咽喉之间。咯咽不下。或如积块。攻冲于心腹之内。发则痛绝。(汇补)

  脉法下手脉沉。便知是气。沉极则伏。涩弱难治。(玄要)大凡气病轻者。肺脉独沉。重者。六脉俱沉。又气病轻者。肝脉独弦。重者。脾脉亦弦也。(汇补)

  女人多气男子属阳。得气易散。女子属阴。得气多郁。故男子气病少。女子气病多。(正传)况娇养纵妒。性偏见鄙。或孀媳婢外家。志念不伸。恚愤疑忌。抑郁无聊。皆足致病。(汇补)

  七情病异喜怒惊恐。属心胆肾经。病则耗散正气。为怔忡失志。精伤痿厥。不足之病。怒忧思悲。属肺脾肝经。病则郁结邪气。为颠狂噎膈。肿胀疼痛。有余之病。(玉册)

  五志相胜五志所伤。以所胜者平之。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怒可以治思。以污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恐可以治喜以迫遽危亡之言怖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

  凡此法者。必诡诈谲怪。无所不至。然后可以动其耳目。易其视听也。又热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热。逸可以治劳。习可以治惊。若徒事汤药。失所务矣。(子和)

  气症总治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