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挟湿。
加苍术、浓朴。挟火。加山栀、黄芩。气虚。主以四君子汤。气陷。主以补中益气汤。血虚。主以人参养荣汤。肾虚。
主以鹿茸肾气丸。阳气久虚。遇寒必冒者。桂附八味丸。相火妄动。遇劳必眩者。加减逍遥散。
\x丹药禁用\x
世有所谓气不归源。而用丹药镇坠。沉香降气。误人极矣。盖金石助火。香窜散气。多致飞越之祸。岂能镇
其不归之气耶。
\x【附郁冒症】\x
郁冒者。由肾气大亏。每遇风寒。即发眩冒。不仁不省。冷汗时流。宜十全大补汤主之。
\x【附肝厥症】\x
肝厥之症。状如痫疾。僵仆不醒。醒则呕吐。头眩发热。宜二陈汤。加柴胡、枳壳、甘菊、钩藤、干葛、山栀、生
姜。
\x【附头重症】\x
湿气在上。头重如山。有似眩状。宜红豆散搐鼻内。
\x眩晕选方\x
二陈汤 统治头眩。属风寒湿痰。诸有余之疾。(方见痰症)
四君子汤 治头眩。属脾弱气虚。诸不足之症。
补中益气汤 治头眩。属脾气下陷。清汤不朝于巅顶。(二方俱见中风)
人参养荣汤 治头眩。属脾肝血虚。荣气不充于三阴。
即十全大补汤。去川芎。加陈皮、远志、五味子。
鹿茸肾气丸 治眩晕。属肾气衰弱。不能纳气归原。
即六味丸加鹿茸、菟丝子、石斛、巴戟、龟板。
桂附八味丸 治眩晕。属阳气孤浮。引火归原。(方见中风)
加减逍遥散 治头眩。属气血不足。肝肾相火兼郁者。
当归 白术 白芍 茯苓 柴胡 丹皮 熟地 黄柏 炙甘草
或加山栀、薄荷。舒郁尤捷。



<目录>卷之四\上窍门

<篇名>头痛

属性:\x大意\x
头为天象。六腑清阳之气。五脏精华之血。皆会于此。惟经气上逆。干犯清道。不得营运。则壅遏为痛。(微论)
\x内因\x
自外入者。风寒暑湿之邪。自内发者。气血痰郁之异。(玉机)或蔽覆其清明。或瘀塞其经络。与气相搏。脉满
而痛。(汇补)
\x外候\x
头脑痛连两额属太阳。头额痛连目齿属阳明。头角痛连耳根属少阳。太阳穴痛属脾虚。巅顶痛属肾。目
系痛属肝。(汇补)
痛分内外
外感头痛。如破如裂。无有休歇。内伤头痛。其势稍缓。时作时止。(入门)
\x痛分诸因\x
因风痛者。抽掣恶风。因热痛者。烦心恶热。因湿痛者。头重而天阴转甚。因寒痛者。绌急而恶寒战栗。因痰
痛者。昏重而眩晕欲吐。因食痛者。噫酸发热而恶食。气虚痛者。九窍不利。恶劳动。其脉大。血虚痛者。鱼尾
上攻。恶惊惕。其脉芤。肾厥痛者。下虚上实。其脉举之则弦。按之则坚。气逆痛者。心头换痛。其症胸腹胀满。
呕吐酸水。(汇补)
\x厥头痛症\x
厥头痛者。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以脑为主。胸中寒邪。故厥逆而头齿皆痛。
\x真头痛症\x
真头痛者。引脑及巅。陷入泥丸大痛。手足青冷至节者。旦发夕死。夕发旦死。(用和)外灸百会穴。内进参附
汤。亦有生者。
\x脉法\x
寸口紧盛。或短或弦或浮。皆主头痛。又浮弦为风。浮洪为火。细濡为湿。滑大为痰。短涩为虚。
\x治法\x
高巅之上。惟风可到。(东垣)古方治头痛。每用风药者。取其味轻。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在风寒湿者。固
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可假此引经。(必读)
\x郁热当清\x
头痛多主于痰。甚必兼火。(丹溪)有久痛而感寒便发。外用重绵包裹者。此属郁热。盖本热而标寒也。因其
本有郁热。毛窍常开。风寒易入。束其内火。闭逆为痛。惟泻火凉血。佐以辛凉散表。(玉纶)
\x寒湿当取\x
湿热头痛。心烦重滞。病在隔中。过在手太阳少阴。寒湿头痛。气上而不下。头痛巅疾。下虚上实。过在手少
阴巨阳。甚则入肾。偏头痛者。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准绳)
\x用药\x
头痛。若属外邪痰火诸有余者。主以二陈汤。风。加羌活、防风。寒。加细辛、 本。湿。加苍术、白芷。火。加
山栀、酒芩。郁热。加酒浸大黄、细辛、芽茶。风热。加天麻、蔓荆。又太阳加 本。阳明加白芷。少阳加柴胡。太阴
加苍术。少阴加细辛。厥阴加吴萸。此六经引经药也。若属气虚者。顺气和中汤。加天麻、川芎。血虚者。四物汤。加
薄荷、甘菊。风热。用清空膏。风痰。用玉壶丸。痰火。用石膏散。寒湿。用芎辛汤。痰厥。用白术半夏天麻汤。肾厥。
用玉真来复丹。肝虚。用生熟地黄丸。肝火。用逍遥散。
\x快捷方式法\x
治风虚半边头痛者。用白芷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