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白色不变。(绳墨)
\x麻木分辨\x
麻犹痹也。虽不知痛痒。尚觉气微流行。木则非惟不知痛痒。气亦不觉流行。(入门)
\x麻痹有分\x
痿属血虚。木属气虚。二者均谓之痹。皆不足病也。其症不痛。惟风寒湿三气杂至为痹者。乃有余之病。故
多痛。有气血俱虚。但麻而不木者。有虚而感湿。麻木兼作者。有因虚而风寒湿三气乘之。周身掣痛。麻木
并作者。古称之曰周痹。(正传)
\x十指麻木\x
手足乃胃土之末。十指麻木。乃胃中有食积湿痰死血所致。亦有气血大虚而得者。最宜力辨。(丹溪)
\x舌本麻木\x
心脾肝肾四脏之络。皆合舌本。故脾肾亏。湿痰风火乘间而入。均使舌本麻木。(汇补)
\x半身麻木\x
左右者。阴阳之道路。左半手足麻木者。责风邪与血少。右半手足麻木者。责气虚与湿痰。(汇补)
\x眩晕麻木\x
有遍身麻木。随即眩晕不省。良久方苏者。其症有三。或风中于外。或痰动于中。或心虚所致。盖心之所养
者血。所藏者神。气虚则营运不到。而血亦罕至。由是心失所养而成昏晕。(汇补)
\x脉法\x
脉浮而濡。属气虚。关前得之。麻在上。关后得之。麻在下。脉涩而芤。死血为木。不知痛痒。(医鉴)
\x治法\x
治宜祛风理气。养血清痰。(绳墨)初病。不可骤用参、 、归、地。恐气血凝滞。邪郁经络不散。若久而纯属正虚
者。又当大补荣卫。(汇补)
\x用药\x
麻。以四君子加黄 、天麻、陈皮、香附。木。用四物加红花、牛膝、桃仁、丹皮。以行死血。痰。用二陈加苍术、
竹沥、姜汁、白芥子。以行湿痰。或挟风邪者。五积散主之。(汇补)
\x麻木选方\x
补气和中升阳汤 治闭目则浑身麻木。开目渐退。昼减夜甚。此气不行故也。 即补中益气汤
苍术 草豆蔻 泽泻 茯苓 黄柏 白芍 佛耳草 生甘草
气不运。加木香。
人参益气汤 治两手麻木。四肢困倦。怠惰嗜卧。热伤元气者。
人参 黄 白芍 升麻 柴胡 五味子 生甘草 炙甘草
水煎。热服。
神效黄 汤
人参 黄 (各二钱) 白芍(一钱) 蔓荆子(二分) 甘草(一钱) 陈皮(五分)



<目录>卷之三\外体门

<篇名>病

属性:\x大意\x
诸痉强直。皆属于湿。(经文)湿属太阴脾土。土太过反兼风化制之。然兼化者。虚象。而实非风也。大率属气
血虚弱。有火有痰。(丹溪)故身如角弓。四肢强直曰 。
\x内因\x
人之筋。各随经络退出于身。血气内虚。筋无所养。故邪得以入之。(三因)然虽外因风寒湿气。内因六欲七
情。皆必挟痰火而后发。(入门)
\x外候\x
外症身热足冷。颈项强急。恶寒面赤。手足搐搦。目脉赤。独头摇。卒口噤。背反张者。太阳经 也。若偏在左
眼左手搐搦者。少阳经 也。(伤寒书)
\x分刚柔\x
发热恶寒。搐搦无汗者。刚 也。不热恶寒。厥冷汗出者。柔 也。大抵刚 。必先伤寒。而后伤湿。柔 。必先
伤湿。而后伤风也。(汇补)
\x分阴阳\x
阳极则为刚。多类风 。宜清热化痰祛风。阴极则为柔。多类厥症。宜温补化痰降火。(汇补)
\x分风痰痰火\x
发时昏冒不醒。口眼歪斜。手足搐搦。左右摇动者。风痰也。若发热面赤。喘嗽生痰者。痰火也。大段由淡火
内炽。风热外煽。相搏而成也。(汇补)
\x诸病变 \x
太阳病。发汗过多则 。风病。下之亦 。复发汗。必拘急。疮家虽身痛。不可汗。汗之则 。产后血虚。腠理不
密。风邪搏之则 。原其所由。皆属气血两亏。不足之症。宜参、术浓煎。佐以竹沥、姜汁。时时啜之。如不应。换
以十全大补汤。(汇补)
\x虚 非风\x
有绝无风邪。而筋脉挛急。角弓反张者。此气血虚极。不能养筋也。(正传)凡老年气血衰少。夜着风寒。脚腿筋急
者。亦血虚也。气虚者。补中益气汤。加竹沥。或六君子汤。加黄 、附子。血虚者。四物汤。加羌、防。或大秦艽汤。
\x 痫有别\x
病发身软。时醒者。为痫。身强直。角弓反张。不醒者。为 。(玉机)
\x死症\x
病口张目瞪。昏冒无知者。难治。又戴眼反折。手足螈 。汗出如油。或反张离席一掌者。死。小儿离席一
指者。死。(医统)
\x脉法\x
病之脉。上下弦急紧。浮盛为风。洪滑为痰。虚濡为虚。急实者为刚 。沉细者为阴 。伏弦者危。凡 脉
如雨溅出指外者。死。(汇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