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炒) 黄芩(去黑心) 枳实(面炒) 芍药(各一两) 当归(切,焙) 甘草(炙,各半两)

  上锉碎。每服五钱匕,水一盏半,灯心一握,煎至一盏去滓,空心,温服。

  香瓣疮方 治面上、耳边生浸淫疮,有黄水出,久不愈。

  羊须 荆芥 干枣(去核,各二钱)

  上烧灰存性,研匀,入腻粉半钱,同研极细。每用少许清油调搽。先以温汤净洗拭干,涂药三二次效。亦治大人、小儿两吻生疮。

  鸡冠血涂方 治卒得浸淫疮,不早治则绕身周匝,能杀人。《外台》云:浸淫疮转广有汁,多起于心。

  上以雄鸡冠上刺血敷之,日三五度。

  《简要济众方》浸淫疮,痛不可忍者,发寒热。刺蓟末,水调敷疮上,干即易之。

  又方 鲫鱼(一尾,长三寸者) 豆豉(一合)

  上杵 如膏涂之,亦疗马鞍疮。

  又方 苦瓠(一两),蛇蜕(烧,半两) 露蜂房(微炙,半两) 梁上尘上为末,油调涂。

  又方 伏龙肝(七钱半) 乱发(烧,七钱半)

  上为末,猪脂和涂。

  又方 以鸡冠血和黄连末涂。煎鲫鱼膏涂。生切鲫鱼片,和盐贴。烧胡燕窠,水和涂。

  山妻年五十。旧患发颐之处,腠理虚疏,每食则汗出成流。一日忽成浸淫疮,脓汁所至辄皮破肉腐。敷银粉、黄连、黄丹、枯矾之属,皆不验。用猪胆汁调芦荟末涂之,脓水即干而痊。

  〔热汗浸渍成疮〕玉粉散 七粉散 七宝散(并见热疮、痱子。)

  卷之五

  天泡疮

  天泡疮,即丹毒之类而有泡者,由天行少阳相火为病,故名天泡。为火热客于皮肤间,外不得泄,怫热血液结而成泡,如豌豆疮。根赤头白,或头亦赤,随处而起,若自里达于外,发在春夏,三焦俱热,则服通圣散。若止从头项、两手起者,此上焦热也,则服凉膈散。若从身半以下起者,则服黄连解毒和四物汤。若发于秋冬,则宜升麻、葛根、犀角,或加柏、芩一二味;外敷如马齿苋、吴蓝、赤小豆、苎根之类、皆解毒消肿,可用于初起之时。或蚶壳、或龟甲、水龙骨各 存性,则收湿生肌,可用于浸淫之后。

  卷之五

  痤

  痤、小疖、世谓之热疖是也。王注云:大如酸枣或如豆,色赤而内有脓血也。

  海藏云:汗出见湿,乃生痤痱。痱为疮疖也。

  劳汗当风,寒薄为 ,郁乃痤。痤色赤 ,内有脓血。

  旋复花丸旋复花(三两) 防风 白芷 甘菊花 南星 半夏 石膏 川芎 陈皮 白附子(各半两) 蝎梢 僵蚕(炒,各三钱)

  上细末。姜汁糊丸,梧桐子大。姜汤下三五十丸,食后服。

  黑末子 治疖毒。

  用羊角连内骨,烧存性为末。酒调三钱,分上下服之,疮可散。

  按:此方未尝用服,盖秘方也。常治面上或身,卒得赤斑,或痒或瘭毒,不治杀人。

  以羊角烧存性,研令极细末,以鸡子清涂之甚效。《本草》亦云然。

  卷之五

  热疮痱子

  《千金》云:凡热疮起便生白脓,即今俗名脓窠疮是也。其初起即浅,但出黄汁,名肥疮,又名黄烂疮。初作亦如肥疮,喜着手足,常相对生,随月生死,痛痒坼裂,春夏秋冬随瘥,剧者名 疮,治法已见疥门。

  脓胞疮,治热为主。

  黄芩 黄连 大黄(各三钱) 蛇床子 寒水石(二钱) 黄丹(五分) 白矾(一钱) 轻粉 白芷无名异(各少许) 木香(少许,痛者加)

  上为细末,麻油调涂。

  又方 荞麦面(一两) 硫黄(八钱,研) 水银制铅(一钱,研)

  或油或猪胆汁,调搽。

  白蒺藜散 治热毒疮瘙痒,心神壅躁。

  白蒺藜(炒,去刺) 白鲜皮 防风(去芦) 川大黄(锉,炒) 赤芍药 栀子仁 子芩 麦门冬(去心,焙) 玄参 桔梗(去芦) 甘草(炙赤,锉) 前胡(去芦,各一两)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食后,用薄荷汤调服。

  密陀僧散 治热毒恶疮、臭烂,久不生肌。

  密陀僧 雄黄 雌黄 定粉(各半两) 腻粉(三钱)

  上研为细末。先用柳枝一握、生甘草一两、捶碎,以浆二升煎六七沸,去滓。稍热,淋洗疮净,拭干敷之。

  白金散 治风毒攻注遍身,及手足生热疮,疼痛出黄水。

  用桂府滑石为细末,先用虎杖、甘草、豌豆各等分,约半两许。水二碗煎上项药至一碗,去滓。微热淋洗疮,水冷拭干。上掺滑石末令通身,便睡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