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可用内消丸之类消之,或隔蒜灸之。仍断欲、息气、薄
滋味调理之。不然,恐日久变生寒热咳嗽而成劳瘵之疾,不可治矣。又有马刀疮,亦生
于项腋之间,有类瘰 。但初起其状如马刀,赤色如火烧烙极痛,此疮甚猛,宜急治之,不
然多成危殆也,临证辨之。
丹溪云∶夫瘰 初发,必起于少阳经,不守禁戒,必延及阳明经。大抵食味之浓,郁
气之积,曰毒,曰风,曰热,皆此二端,招引变换,须分虚实。彼实者固易治,自非痛
断浓味与发气之物,虽易亦难,殊为可虑,以其属胆经,主决断,有相火而且气多血少。妇
人见此,若月经行不作寒热可生,稍久转为潮热,其证危矣。自非断欲,绝虑,食淡,虽
神圣不可治也。
戴复庵云∶瘰 之病,皆血气壅结,根在脏腑,多结于颈项之间,累累大小,无定
发作,寒热,脓血,溃烂,或此没而彼起,宜于隔宿,用米饮调下桂府滑石二钱盅,动时
进黑白散,必有物如葡萄肉,从小便出至数枚,其肿核则愈。仍常服四七汤加木香,或
苏子降气汤,其匝颈者,俗名蟠蛇 难治。
薛新甫云∶瘰 之病,属三焦肝胆二经,怒火,风热,血燥,或肝肾二经精血亏损,虚
火内动,或恚怒,气逆,忧思过甚,风热邪气内搏于肝。盖怒伤肝,肝主筋,肝受病,则
筋累累然如贯珠也。其候多生于耳前后、项腋间,结聚成核。初觉憎寒恶热,咽项强痛。
若寒热 痛者,此肝火风热而气病也,用小柴胡汤以清肝火,并服加味四物汤以养肝血。
若寒热既止而核不消散者,此肝经火燥而血病也,用加味逍遥散以清肝火,六味地黄丸
以生肾水。若肿高而稍软,面色痿黄,皮肤壮热,脓已成也,可用针以决之,及服托里
之剂。若经久不愈,或愈而复发,脓水淋漓,肌体羸瘦者,必纯补之剂,庶可收敛,否则
变成九 。《内经》曰∶陷脉为 ,留连肉腠。即此病也。外用豆豉饼、琥珀膏以驱散寒邪,
补接阳气,内服补中益气汤、六味丸以滋肾水、培肝木、健脾土,亦有可愈者。大抵肝
胆部分结核,不问大小,其脉左关弦紧,左尺洪数者,乃肾水不能生肝木,以致肝火燥
而筋挛,须用前药以滋化源,是治其本也。《外台秘要》云∶肝肾虚热,则生 。《病
机》云∶瘰 不系膏粱丹毒火热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止宜补形气,调经脉,其疮自
消散。盖不待汗之、下之而已也。其不详脉证经络受病之异者,下之则犯经禁、病禁,虚
虚之祸,如指诸掌。若脉洪大,元气虚败,为不治。若面 白,为金克木,亦不治。若眼
内赤脉贯瞳人,见几条则几年死。使不从本而治,妄用伐肝之剂则误矣。盖伐肝则脾土
先伤,脾伤则损五脏之源矣,可不慎哉。按∶《脉经》云∶人年五六十,其脉浮大者,痹侠
背行,苦肠鸣、马刀、侠瘿者,皆为劳得之。可见瘰 之证,多起于虚也。薛氏之论,可
为典要。故详着之。
\x〔治疗次第〕\x
初觉憎寒壮热,咽项强痛,肿结不消者,以羌活连翘汤,又宜长服消 丸。却以棱针
刺破出血,以拔毒汤热淋洗,一日洗五七次,针五七次,放蟾酥末少许于针处上,以琥珀
膏贴之,更以内消膏贴之,久久自然而消也。如不散者,用铁筒拔毒膏点破,次以下品锭
子取去恶肉,可作溃疡治之,用十宣散之类托里。若毒攻心呕吐者,用粉乳托里散发出
毒,此要兼针灸法同施。若已溃不愈者,宜益气养荣汤,八物汤加柴胡、地骨皮、夏枯
草、香附子、贝母多服取效。凡用锭子药线,必用托里之剂服之。 赤肿痛,脉沉数者,
邪气实也,宜泄之,以化毒消肿和里散,加减。肿痛憎寒发热,或拘急,脉浮数者,邪
在表也,宜散表,以荆防败毒散加减。因怒结核,或肿痛,或发热者,宜疏肝行气,以
小柴胡汤加青皮、青木香、红花、桃仁。肿硬不溃者,宜补气血,以益气养荣汤。
抑郁所致者,解郁结,调气血,以益气养荣汤。溃后不敛者,属气血俱虚,宜大补,以
益气养荣汤,次用十全大补汤加香附子、贝母、远志。 虚劳所致者,宜补之,先以补
中益气汤,次以益气养荣汤加减。 因有核,溃而不敛者,腐而补之,以针头散腐之;以
益气养荣汤补之。 脉实而不敛,或不消者下之,以羌活连翘汤。 肿痛发寒热,大便
秘,以羌活连翘汤,次以神仙活命饮。 耳下结核肿痛,发寒热,宜荆防败毒散,表证
悉退,以散肿溃坚汤。 溃后核不腐,以益气养荣汤,更敷针头散腐之。 肿硬久不消,
亦不作脓,服散坚败毒药不应。宜灸肘尖、肩尖、服益气养荣汤而消。 气血壮实之人,脉
沉实而大者,亦不觉损,方可进必效散、遇仙无比丸下其毒。若其毒一下,即止二药,更
服益气养荣汤调理。 疮口不敛,宜用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