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矢秽气,则为有燥屎,乃可攻之。
若不转矢秽气,此但初头硬后必溏,是尚未成硬也,不可攻之,攻之必寒气乘虚上逆,胀
满不能食也。欲饮水者,得水则哕,亦由虚寒之气上逆,不能化水而下输也。若其后所
发潮热不退,必是大便再硬,但已经下后,所硬者无多,只以小承气汤和之可也。故凡服
承气汤不转矢气者,慎不可攻也。此盖仲景戒人不可轻下之意。
【集注】方有执曰∶此以潮热、转矢气次第而详言之,以决当下之候也。转矢气,反
屁出也。胀满,药寒之过也。哕,亦寒伤胃也。复硬而少者,重下故也。末句重致叮咛之意。
喻昌曰∶若腹中气仍不转,则不但用大
承气大差,即小承气亦差矣。
程知曰∶上条曰∶外欲解,可攻里;曰∶外未解,未可与承气;曰∶可与小承气,微
和胃气,勿令大泄下。此条曰∶可与;曰∶不可与;曰∶乃可攻之,不可攻之;曰∶少与
小承气;曰∶以小承气和之,慎不可攻。多少商量慎重之意。故惟手足 然汗出,大便
燥硬者,始主之以大承气,若小承气,犹是微和胃气之法也。
汪琥曰∶转矢气,则知其人大便已硬,肠胃中燥热之甚,故其气不外宣,时转而下;不
转矢气,则肠胃中虽有热,而渗孔未至于燥,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也。
阳明病,谵语,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失气
者,更服一升,若不转矢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
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注】阳明病,谵语,潮热,脉滑而疾者,是可攻之证脉也。然无 然之汗出,与小
便数、大便硬燥实等证,则不可骤然攻之,宜先与小承气汤一升试之。若腹中转矢秽气,则
知肠中燥屎已硬,以药少未能遽下,所转下者,但屎之气耳!可更服一升促之,自可下
也。若不转矢气,则勿更与服,俟明日仍不大便,诊其脉仍滑疾,则更服之。今脉反见
微涩,则是里虚无气,不能承送,故为难治,所以不可更与承气汤也。
【集注】方有执曰∶滑以候食,故为大便硬之诊。疾者,属里热也。微者,阳气不充,
无以营运。涩者,阴血不足,无以润送。故曰∶阳微不可下,无血不可下。此之谓也。
张璐曰∶此条脉滑而疾,有谵语、潮热,而无硬满实证,只宜以小承气汤下之,下之
而脉反微涩,证变里虚,故为难治。
伤寒若吐、若下后不解,不大便五六日,上至十余日,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独语
如见鬼状。若剧者,发则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视。脉弦者生,涩者死。微
者,但发热、谵语者,大承气汤主之。若一服利,则止后服。
【按】赵嗣真曰∶《活人书》去∶弦者,阳也;涩者,阴也。阳病见阳脉者生,在仲景
脉法中,弦涩属阴不属阳得无疑乎?今观本文内,脉弦者生之“弦”字,当是“滑”字。
若是“弦”字,弦为阴负之脉,岂有必生之理?惟滑脉为阳,始有生理。滑者通,涩者
塞,凡物理皆以通为生,塞为死。玩上条脉滑而疾者小承气主之,脉微涩者,里虚为难治,益见其误。
【注】伤寒,若吐、若下后,津液已亡,而表不解,邪因入里,不大便五六日,上至
十余日仍不大便,日晡所发潮热,不恶寒者,此乃表邪悉罢,里热渐深也,仍宜大承汤,荡
尽余邪,以存阴液,自可愈也。若因循失下,以致独语如见鬼状,病势剧者,则不识人,循
衣摸床,惊惕不安,微喘直视,见一切阳亢阴微,孤阳无根据,神明扰乱之象。当此之际,
惟诊其脉滑者为实,堪下则生;涩者为虚,难下则死。若病势微者,但见潮热、谵语、不
大便之证,而无前神昏等剧者,宜以大承气汤下之,若一服利,即止后服,盖恐其过也。
【按】循衣摸床,危恶之候也。一以阴气未竭为可治,如太阳中风,火劫变逆,捻衣
摸床,小便利者生,不利者死是也。一以阳热之极为可攻,如阳明里热成实,循衣摸床,
脉滑者生,涩者死是也。大抵此证,多生于汗、吐、下后,阳气大虚,精神失守。经曰∶
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虚故四肢扰乱失所倚也,以独参汤救之;汗多者,以参 汤;厥
冷者,以参附汤治之。愈者不少,不可概谓阳极阴竭也。
【集注】喻昌曰∶此条举谵语之势重者为言。而势重之中,复分二等∶剧者主死;微
者主生。故以大承气汤下之。
程知曰∶娄全善治循衣摸床,每以补益
得愈,亦因其脉证之不足也。刘守真每以承气治热病,法虽祖于仲景,而辨证其未能如
此详悉,故开后人卤莽之端。又曰∶喘则气欲上脱;微喘者邪实于内,而又不能大喘也。
不识人循衣摸床,心欲绝也;动惕不安,肝欲绝也;微喘,肺欲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