楂炭 建曲 白蔻仁 鲜佛手
\x家母\x(又诊)
表热得汗而解。痛势里急后重。痢次昼夜数十遍。赤白紫滞。纳谷勉强。口苦舌糙。乃血郁
热结也。每于痢下甚时。积多粪少。后重极甚。细参病机。寐中略有咳嗽。醒时痛缓。乍醒痛缓之时。
积少粪下极畅。似乎寐则气火下行。阴液得养。肺气开而肠胃积滞能下。当顾肾阴而化里邪。
逆流挽舟法。断不能用。谨以辨症之法。质诸高明。教正焉。
广藿梗 桔梗 青皮 楂炭 丹皮 枳实 建曲 白芍 赤苓 益元散
\x家母\x(又诊)
气分湿滞已减。但痛势盛于下午。邪伏血分何疑。痢色紫滞夹白。气阴兼理。
西党参(五钱建曲一钱五分同炒) 白蒺藜(三钱) 青皮(五分) 乌药(一钱) 阿胶(二钱)
荠菜花(三钱) 丹皮(一钱五分) 银花炭(三钱) 侧柏炭(一钱) 山楂炭(三钱) 加香连丸(一钱)
\x家母\x(又诊)
舌苔渐化。纳谷较增。痢畅而稀。其痛势虽在胃脘。观食下时并不作痛。关脉弦数。属血分之邪发越。
肝木并逆也。
当参(三钱建曲一钱五分同炒) 丹皮炭(一钱五分) 枳壳(三分) 银花炭(三钱) 阿胶(二钱) 青皮(五
分) 白蒺藜(三钱) 侧柏炭(一钱) 乌药(一钱) 益元散(三钱)
\x家母\x(又诊)
血分之暑邪郁邪俱化。痛止痢亦将止。脾气肾阴。虚机略振。便时指尖微冷。寐少耳鸣。守脏真
为主。和肠胃为佐。
老山人参(三钱) 炮姜炭(二分) 五味子(五分) 枣仁(三钱) 熟地炭(三钱)
煨木香(三分) 白芍(一钱五分) 云苓(三钱) 陈皮(三分) 小红枣(三枚)
\x家母\x(又诊)
胃气颇醒。知味加谷。食后气觉下坠欲便。小溲尚少。然痢必伤肾。不宜渗利。盖膀胱为津液之府。
与肾为表里者也。
人参(三钱) 于术(一钱五分) 制首乌(四钱) 炒枣仁(三钱) 党参(三钱) 生 (一钱五分)
阿胶(二钱) 炒白芍(一钱五分) 阳春砂仁(五分) 炒苡仁(三钱) 炙甘草(三分)
\x大伯母\x(痹痛)
肝火湿热下注阳明之络。外束风寒。两腿痛甚。艰于步履。脉细舌白。姑先疏解外风。但症系内伤
虚痹。最属淹缠者也。
桂枝(四分) 赤芍(一钱) 白蒺藜(三钱) 赤苓(三钱) 秦艽(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嫩桑枝 归须(一钱五分) 防己(三钱) 萆 (三钱)
\x大伯母\x(又诊)
环跳痛缓。移于内 。左脉转数。外风已渐化火。盖阳明主一身之络。气血亏。不能灌溉络脉。
郁火湿热。乘隙内踞。而焉脾痛。去秋曾患流注。病虽异而其源则一也。拟补血汤兼理湿热。
黄 (一钱五分) 川柏(五分) 秦艽(一钱) 防己(三钱) 白蒺藜(三钱) 郁金(五分)
苡仁(三钱) 天麻(五分) 萆 (三钱) 归身(三钱) 滑石(三钱) 桑枝(一两酒炒)
\x大伯母\x(又诊)
肝风湿热。逗留经络。痹痛夜甚。脉软带弦。舌红苔黄。此内因之病。不宜峻剂。攻风劫痰。
再伤血液。须防血枯筋挛而肢废。或痹乘中土而变腹胀。当养肝阴。佐以化瘀定痛。
细生地(四钱) 生冬术(一钱五分) 防己(三钱) 归身(三钱) 小胡麻(三钱)
淡干姜(三分) 木瓜(一钱) 杞子(三钱) 金毛脊(三钱) 苡仁(三钱) 加乳香(三分)
没药(三分后下)
\x大伯母\x(又诊)
昨宵痛缓得寐。脉数和而舌苔稍化。病由气血两亏。用药慎其偏胜。为要。拟萎蕤加味。
萎蕤(一两) 生冬术(一钱) 木瓜(一钱五分) 金毛脊(五钱) 细生地(四钱)
细大通(三分) 干姜(三分) 归身(三钱) 炒米仁(三钱) 云苓(三钱) 杞子(三钱)
生甘草(五分)
\x大伯母\x(又诊)
意伤忧愁。则肢废。盖脾主四肢。心阳不畅。肝失生发之机。水谷入胃。易生痰湿。少于生血。
血不养筋。右腿拘牵。不能伸屈。且持斋百日。阳明血液之亏。不待言矣。所虑延为痼疾。然治法不
外乎养肝培脾和胃而化湿热耳。
羚羊角(二钱) 肥玉竹(三钱) 杞子(三钱酒炒) 钩勾(三钱) 白蒺藜(三钱)
汉防己(三钱) 木瓜(一钱酒炒) 金毛脊(三钱) 川石斛(三钱) 苡仁(三钱)
阿胶(二钱) 归身(三钱) 桑枝(一两)
\x大伯母\x(又诊)
血枯经络少舒。内风痰多并阻。仍守昨法。
羚羊角(三钱) 防己(一钱五分) 苡仁(三钱) 小胡麻(三钱) 秦艽(七分) 钩勾(四钱)
青蔗汁(一杯) 肥玉竹(五钱) 木瓜(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