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不自觉,又犯房劳,而为骤寒所乘,以故发热身重,不食昏沉,皆少阴肾经外感。少阴受邪,原要
下利清白,此因肠中湿热,已蒸成败浊之形,故色虽变,而下利则同也。与麻黄附子细辛汤一剂,少散外邪。
得汗后,热即微减,再用附子理中汤二剂,热退身轻能食。改用黄连理中汤丸,服至旬日全安。
叶茂卿幼男病痢噤口,发热十余日,呕哕连声不绝,关脉尺脉俱上涌而无根。喻曰∶此非噤口,乃胃气将
绝之症也。噤口痢,虚热在胃,壅遏不宣,治宜补虚清热。此因苦寒所伤,不能容食,惟有清补一法而已。连
投理中汤二剂,不一时,痢下十余行。叶疑药误,喻曰∶吾意先救其胃气之绝,今腹中瘀积,藉药力催之速下,
正为美事,焉可疑之?服二日,人事大转。四日后,止便糟粕,以补中益气调理,旬日而安,可见小儿之痢,
纵啖伤胃者多,内有积热者少,尤不可轻用痢疾门中通套治法也。
一妇人痢疾一月,诸药无功。李诊之曰∶气血两虚,但当大补,痢门药品,一切停废。以十全大补,连投
十剂,兼进补中益气加姜、桂,二十余剂而安。
张兵尊秋间患痢,凡香、连、枳、朴等剂,用之两月而病不衰。李诊之,滑而有力,失下故也。用香、连、
归、芍、陈皮、枳壳,加大黄三钱,下秽物颇多。诊其脉尚有力,仍用前方,出积滞如鱼肠者约数碗,调理十
余日而痊。
毛抚军痢如鱼脑,肠鸣切痛,闻食则呕,所服皆苓、连、木香、菖蒲、藿香、橘红、芍药而已。后有进四
君子汤者,疑而未服。诊得脉虽洪大,按之无力,候至左尺,倍觉濡软,此命门火衰不能生土。亟须参、附,
可以回阳。因问但用参、术可得愈否?李曰∶若无桂、附,虽进参、术无益于病,且脾土太虚,虚则补母,非
补火乎。遂用人参五钱,熟附一钱五分,炮姜一钱,白术三钱,连进三剂,吐止食粥。再以补中益气加姜、附,
四剂后即能视事。
吴又可治张德甫,年二十,患噤口痢,昼夜无度,肢体仅有皮骨,痢虽减,毫无进谷食。以人参二钱煎汤,
入口不一时,身忽浮肿如吹气球,自后饮食渐进,浮肿渐消,肿间已生肌肉矣。
高鼓峰治朱殿臣病痢,日逾百余次,身发热,饮食不进,所用皆槟榔、大黄之属。高曰∶此破气利血药也。
治滞下当调气,不当破气,当和血,不当利血。以当归、白芍、生地、黄芩、木香等数大剂饮之,三日而愈。
冯楚瞻治王姓人,久患重痢。延诊时,当六月,自腹至阴囊,皆重绵浓裹,稍薄则痛甚,其两足心又觉热,
甚则重扇始可,饮食不思,甚危困。脉之,寸强,关尺并弱,曰∶此中气久虚,气不升降,阴阳阻隔,似痢非
痢。误用香连苦寒之剂,以致抑遏阳气于九地之下,而中宫藏阳纳气之所,反已空虚,且久痢阴阳两亡。故足
心之热,阴虚所致;腹中之寒,阳虚所由。中宫之阳,宜温而补;下陷之阳,宜清而升。理难并行,今但先去
其中寒之阻隔,则郁遏下极之火,自能上升。大用附子理中汤加五味子以敛之。(论证甚佳,拟方亦合。但加
五味,似无着落。)二三剂后,腹寒足热俱减六七,乃以归脾汤加肉桂、五味煎汤,送八味丸而愈。
陈秀才患红白痢甚密。诊之,两寸略洪,两尺左关甚弱,舌有黑苔。此肝不能疏泄,肾不能闭藏,宜痢之
重密矣。且真阴亏极于下,真津燥槁于上,水乘火位,故赤舌变黑也。若服黄连,适增其害。乃果有以香连进
者,服后痢更无度。复延冯,与八味汤大料,用人参冲服,渐得轻可。调理月余而安。
杨乘六治沈某病痢,里急后重,日夜百余次,发热口渴,体倦懒言,蜷卧少食,小便不利。或用痢门清热
消滞套药,数剂转甚。脉之,缓大无力,面色嫩白,舌苔微黄,此挟虚感寒,不可以痢疾正治之也。乃用补中
益气加白芍、炮姜,一剂而急重渐缓,痛痢随减。再剂身凉食进,诸症悉愈。
蔡某病痢,脐腹绞痛,里急后重,日夜无度。自知医,所服皆培肾燥脾之剂。(补涩太早,遂成休息。)
幸不误事,但病根不断,每周时或五七次,迁延三载,形肉渐脱,力不能支。杨诊之,脉附骨而紧,左尺尤甚,
面白,舌淡嫩且胖且滑,此寒积在大肠底,诸药不能到,故经年累月,痢无止息也。今脾肾大亏,须服
养荣、八味各
数十帖,待其气血充足,然后以蜡丸巴豆一枚,大如龙眼,空心服,以热水送之,则药到积所乃化,其积自除
矣。如法治之,果不再发。(用蜡丸巴豆以治寒积之痢,亦古人之成法。但前既云所服皆培肾燥脾之剂,
后复云脾肾太虚,须服养荣、八味数十帖,岂三载之培补,犹嫌未至耶。后人医案,其偏驳不醇类如此。)
姚某痢疾,腹痛后重,脓血并见,日夜无度。或用利气凉血清火解毒,一切消克之剂,病不减,而解出断
肠一段,长半尺许。延杨诊,迷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