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便血。阴泄于内也。发热。阳脱于外也。本经曰。阴阳虚肠 死。此阴阳血气之相离也。张云。肠 一证。即
今之所谓痢疾也。自仲景而后。又谓之滞下。(按滞下之称。范汪诸方己载之。见于外台秘要。仲景书无考。张
言恐杜撰。)
\x身热则死寒则生\x 简按病源候论血痢门。举此二句。知巢氏以肠 便血。为血痢也。
\x脉沉则生脉浮则死\x 高云。泄 下白沫。寒汁下泄。脉沉则血气内守。故生。脉浮则血气外驰。故
死。简按病源候论云。痢色白。食不消。谓之寒中也。诊其脉。沉则生。浮则死。知巢氏以下白沫。为寒痢也。
\x肠 下脓血\x 吴云。赤白并下也。马云。邪气脏腑病形篇。谓之瘕泄。难经谓之大瘕泄。后世曰痢。
\x脉悬绝则死滑大则生\x 高云。其脉悬绝则内脱。生阳不升。故死。脉滑大则阴阳和合。血气充盛。故
生。简按病源
候论脓血痢门。引此二句。知巢氏以下脓血。为脓血痢也。
\x身不热脉不悬绝\x 高云。上文言身热则死。又言脉悬绝则死。帝承上文之意。而言身不热。脉不悬绝。何如。
\x悬涩\x 高云。悬绝之渐也。简按病源候论。以身不热以下二十四字。载水谷痢门。
\x脉搏大滑\x 吴云。搏。过于有力也。此为肝实。大为气有余。滑为血有余。故久自已。简按吴注似是。
而至下文实则死穷矣。
\x虚则可治实则死\x 汪云。愚按上文云。脉搏大滑。久自已。夫搏大滑。似属实也。下文云。虚则可治。
实则死。上下文义。似相反戾。意恐搏大滑中。兼有虚豁状耶。徐云。虚则可治。实则死。与搏而滑大相反。
搏而滑。非实也。正滑泛而跃也。故自已。马云。搏大。滑中带虚。可治。若带实则邪气有余。乃死候也。简
按上文云坚急。乃实之谓。
\x消瘅\x 张云。消瘅者。三消之总称。谓内热消中。而肌肤消瘦也。吴云。消瘅。消中而热。善饮善食。
简按脉要精微论云。瘅成为消中。五变篇云。热则消肌肤。故为消瘅。皆可以证。
\x脉实大病久可治\x 滑云。经言实大病久可治。注意谓久病血气衰。脉不当实。以为不可治。又巢氏曰。
脉数大者生。细小浮者死。又云。沉小者生。实牢大者死。前后所论。甚相矛盾。可见脉难尽凭。必须参之以
症。方可以决其死生也。徐云。脉当微弱者生。兹为实大者可治。似相反也。愚谓当时传刻者之误耳。吴云。
脉实大。则真气未漓。虽久可治。脉悬小坚。则胃气已绝。病久则死。志云。消瘅。五脏之精液虚于内也。癫。
乃阴实于外。故虚则可治。瘅乃精虚于内。故实者可治。简按徐本于王义。吴志虽似允当。竟不如徐之
诊病有所征也。
\x帝曰春亟治经络\x 志高并云。帝曰。当作岐伯曰。简按上文帝曰形度以下十六字。王既谓错简也。志
高则以春亟以下。为上文答语。故改岐伯曰。不可从。亟。王训急。音棘。诸家并同。此恐非是。盖孟子亟问
亟馈鼎肉之亟。音 。频数也。马云。春时治病。治其各经之络穴。
\x经 \x 马云。夏则治其各经之 穴。
\x六腑\x 志云。治六腑者。取之于合也。胃合于三里。大肠合入于巨虚上廉。小肠合入于巨虚下廉。三
焦合入于委阳。膀胱合入于委中央。胆合入于阳陵泉。盖五脏内合于六腑。六腑外合于原俞。秋气降收。渐入
于内。故宜取其合。以治六腑也。
\x少针石也\x 张云。冬寒阳气闭塞。脉不易行。故当用药。而少施针石。此用针之大法也。
\x不得顷时回\x 吴云。不得顷时迟回。简按回。读犹徘徊低徊之回。(俳回。谓踟 不进也。低徊。
纡衍貌。史记孔子赞。低徊留之不能去。)迟缓之义。吴注为得。甲乙。无时字。
\x三 \x 马。 。音贿。张云。刺瘢曰 。三 。三刺也。志云。 者。皮肤肿起之象。针眼微肿如
小疮。故曰 也。简按说文。 。 也。志说未见所据。
\x缨脉\x 马云。人迎水突气舍等穴。张同。吴云。不言其经者。约而言之。不必拘其经也。
\x掖痈\x 甲乙。掖。作腋。马云。掖。腋同。简按痈疽篇。发于腋下。赤坚者。名曰米疽。刘涓子鬼
遗方云。内疚疽。发两腋下及臂。并两手掌中。后世外科书。谓之腋发。
\x足少阳五\x 马云。渊液穴也。张云。渊腋。辄筋也。吴云。足少阳胆经。行于两胁。故掖肿刺之。
\x手心主三\x 马云。天地穴也。
\x大骨之会\x 简按马仍王注。志云。谓臂骨交会之处。尺泽间也。当从王注。
\x暴痈筋软\x 简按志云。暴痈者。言毒瓦斯更深。为毒凶暴。误也。今从王注。软。说文。衣戚也。广雅。
缩也。熊音。如衮反。缩也。王注软急。即缩急也。甲乙作濡。马云。软同。同吴。云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