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马云。阳明虽为太阳之里。而实为少阳之表。比之滑而不实者。则大而浮矣。仿佛乎太
阳之浮也。
\x言伏鼓也\x 马云。太阴则入于阴分。脉虽始伏。而实鼓击于手。未全沉也。
\x肾沉不浮也\x 马云。二阴虽相搏而至。然肾脉沉而不浮
也。由是观之。则厥阴为沉之甚。又非二阴比矣。张云。详此明言二阴之脉象。而前无二阴之至。前有一阴之
至。而此无一阴之脉。信为古经之脱简。而上文一阳少阳之误。即此节也。○吴云。此篇。自太阳脏独至以下。
言经脉证象。自是一家。故云别论。



<目录>卷三

<篇名>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属性:\x法四时五行而治\x 志云。法于四时五行。而为救治之法。高云延医之。
\x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x 白虎通云。五行。言行者。欲言天行气之义也。汉艺文志云。五行者。五常之
形气也。释名云。五行者。五气也。于其方各施行也。尚书正义云。五行。即五材也。言五者。各有材干也。
谓之行者。若在天则五气流行。在地则世所行用也。
\x卒闻之\x 马云。卒。尽也。素问灵枢。言愿卒闻之者甚多。其义仿此。
\x肝苦急\x 吴云。肝为将军之官。志怒而急。急则自伤而苦之矣。宜食甘以缓之。则急者可平也。马云。
凡饮食药物皆然。
\x心苦缓\x 吴云。心以长养为令。志喜而缓。缓则心气散逸。自伤其神矣。急宜食酸以收之。
\x脾苦湿\x 吴云。脾以制水为事。喜燥恶湿。湿胜则伤脾土。宜食苦以燥之。
\x肺苦气上逆\x 吴云。肺为清虚之脏。行降下之令。若气上逆。则肺苦之。急宜食苦。以泄肺气。
\x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x 张云。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润之。盖辛从金化。
水之母也。其能
开腠理。致津液者。以辛能通气也。水中有真气。惟辛能达之。气至水亦至。故可以润肾之燥。志云。以上论
五脏所主之时日。及五苦五味。以下论五脏之病。有间甚之时日。及五欲五补五泻。简按王好古汤液本草。有
五脏苦欲补泻药味之例。李中梓医宗必读。有苦欲补泻论。当稽考。
\x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x 滑云。此一句九字。疑元是注文。
\x持于冬\x 汪机云。愚谓执持坚定也。犹言无加无减。而平定也。
\x下晡\x 玉篇。晡。申时也。简按史记天官书。旦至食。食至日 。日 至 。 至下 。下 至日入。
知是下晡。在晡时之后。日入之前。吴以为申酉。是也。
\x急食辛以散之\x 吴云。肝木喜条达。而恶抑郁。散之则条达。故食辛以散之。
\x用辛补之酸泻之\x 吴云。顺其性为补。反其性为泻。肝木喜辛散。而恶酸收。故辛为补。而酸为泻也。
简按辛。金味也。金克木。乃辛在肝为泻。而云用辛补之何。盖此节。专就五脏之本性而言补泻。不拘五行相
克之常理也。下文心之咸亦同。
\x心欲软\x 吴云。心为火脏。心病则刚燥矣。宜食咸以软之。盖咸从水化。故能济其刚燥使软也。
\x用咸补之甘泻之\x 吴云。心火喜软而恶缓。故咸为补。甘为泻也。马云。此乃因其性而治之耳。
\x温食饱食\x 吴。温。作湿。注云。湿食。水果之类。高同。云。湿食。水湿之食也。张云。温。言
非热。防滞也。简按二说未详孰是。
\x日 \x 书无逸疏。昃。亦名 。言日蹉跌而下。谓未时也。熊音。 。音迭。日昃也。简按吴云。
日。戌也。张云。日 曰 。
并误。盖 乃昃之讹。
\x下晡静\x 简按据前后文例。当是云日中静。王注一本或云之说。却似有理。然经文其例不一。往往
有如此者。姑仍旧注。
\x夜半静\x 简按据前后文例。当是云日 静。
\x肺欲收\x 张云。肺应秋气。主收敛。故宜食酸以收之。
\x HT \x 张云。 。音翠。HT 。音哀。 HT 。烧爆之物也。韵会。 。烧也。荀子解蔽注。 。
灼也。广韵。热甚也。
\x肾欲坚\x 张云。肾主闭藏。气贵周密。故肾欲坚。宜食苦以坚之也。高云。肾病则水 。故肾欲坚。
苦为火味。故能坚也。
\x至于所生而持\x 于。甲乙作其。非。
\x \x 熊音。 。乎光反。目不明也。
\x胁支满\x 周语注。支。拄也。吴云。支满者。两胁支离而满也。志云。支满者。少阴之支络。满痛
于胁下也。并误。
\x胁下痛\x 甲乙。作两 痛。
\x肩甲\x 马云。甲。胛同。
\x舌下血者\x 张云。心主舌。故取舌下血。以泻其实。简按甲乙。无舌下二字。近是。
\x其变病\x 吴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