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
天门冬(十两去心秤) 麦门冬(去心八两) 生地黄(三斤取汁为膏子)
上二味为末。膏子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或服王氏博济
方中。人参荆芥散亦可。如面肿不已。经曰。面肿曰风。故宜汗。麻黄桂枝可发其汗。后服柴胡饮子。去大黄。
故论曰。治脏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治俞者。治其土也。治合者。亦治其土也。如兵家
围魏救赵之法也。



<目录>卷下

<篇名>虚损论第二十二

属性:论曰。虚损之疾寒热。因虚而感也。感寒则损阳。阳虚则阴盛。损自上而下。治之宜以辛甘淡。过于胃则
不可治也。感热则损阴。阴虚则阳盛。故损自下而上。治之宜以苦酸咸。过于脾则不可治也。自上而损者。
一损于肺。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心。血脉虚少。不能荣于脏腑。妇人月水不通。三损损于胃。饮食不为肌肤。
自下而损者。一损于肾。骨痿不能起于床。二损损于肝。筋缓不能自收持。三损损于脾。饮食不能消克。论曰。
心肺损而色蔽。肾肝损而形痿。谷不能化而脾损。感此病者。皆损之病也。渐渍之深。皆虚劳之疾也。
\x四君子汤\x 治肺损而皮聚毛落。益气可也。
白术 人参 黄 茯苓(各等分)
上为粗末。每服五六钱七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远温服。
\x八物汤\x 治心肺虚损。皮聚而毛落。血脉虚损。妇人月水愆期。宜益气和血。
白术 人参 黄 茯苓 川芎 熟地黄 当归 芍药(各等分)
上粗末服五七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温服。
\x十全散\x 治心肺损及胃。饮食不为肌肤。宜益气和血调饮食。
白术 人参 黄 茯神 桂枝 熟地黄 当归 川芎 芍药 甘草(等分)
上为末。加生姜枣同煎。水一大盏。药五钱。煎至七分。食前。日三服。
\x金刚丸\x 治肾损。骨痿不能起于床。宜益精。
萆 杜仲(炒去丝) 苁蓉(酒浸) 菟丝子(酒浸等分)
上为细末。酒煮猪腰子为丸。每服五七十丸。空心酒下。
\x牛膝丸\x 治肾肝损。骨痿不能起于床。筋缓不能收持。宜益精缓中。
牛膝(酒浸) 萆 杜仲(炒去丝) 苁蓉(酒浸) 防风 菟丝子(酒浸) 白蒺藜(各等分)
桂枝(减半)
上细末。酒煮猪腰子。捣丸桐子大。空心酒下五七十丸。
\x煨肾丸\x 治肾肝损及脾损。谷不化。宜益精缓中消谷。
牛膝(酒浸) 萆 杜仲 苁蓉 菟丝子 防风 白蒺藜 胡芦巴 破故纸(等分) 桂(半之)
上和剂服饵如金刚丸法。腰痛不起者。甚效。
黑地黄丸。加五味子。名\x肾气丸\x。治阳盛阴虚。脾肾不足。
房室虚损。形瘦无力。面多青黄而无常色。宜此药养血益肾。
苍术(一斤米泔浸) 熟地黄(一斤) 川姜(冬一两夏五钱春七钱) 五味子(半斤)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至二百丸。食前米饮下或酒。治血虚久痔甚效。经曰。肾
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五味子味酸。故酸以收之。此虽阳盛不燥热。乃是五脏虚损于内。
故可益血收气也。此药类象神品药也。
治阳虚阴盛。心肺不足。宜八味丸。若形体瘦弱。无力多困。未知阴阳先损。夏月地黄丸。春秋宜肾气丸。
冬月宜八味丸。



<目录>卷下

<篇名>消渴论第二十三

属性:论曰。消渴之疾。三焦受病也。有上消中消肾消。上消者。上焦受病。又谓之膈消病也。多饮水而少食。
大便如常。或小便清利。知其燥在上焦也。治宜流湿润燥。中消者胃也。渴而饮食多。小便黄。经曰。热能消
谷。知热在中。法云。宜下之。至不欲饮食则愈。肾消者。病在下焦。初发为膏淋。下如膏油之状。至病成而
面色黧黑。形瘦而耳焦。小便浊而有脂。治法宜养血。以整肃分其清浊而自愈也。法曰。燥上而渴。用辛甘
润肺。故可用蜜煎生姜汤。大器顿之。时时呷之。法云。心肺之病。莫厌频而少饮。内经云。补上治上宜以缓。
又曰。辛以润之。开腠致津液通。则肺气下流。故气下火降而燥衰矣。其渴乃止。又经曰。二阳结为消。王注
曰。二阳结于胃及大肠。俱热也。肠胃藏热。则善消水谷。可甘辛降火之剂。黄连末一斤。生地黄自然汁。白莲
花藕自然汁。牛乳汁。各一斤。熬成膏子。剂黄连末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少呷温水送下。日进十
服。渴病立止。
治上焦膈消。而不欲多食。小便清利。宜小柴胡汤。或加白虎汤。或钱氏方中地骨皮散。内加 芍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