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三八
肾气平均。筋骨劲强。故真牙生而长极。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满壮。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六八阳气衰竭于上。面焦。
发鬓颁白。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卦气已尽。)肾者主水。受五
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故五脏盛。乃能泻。今五脏皆衰。筋骨解堕。天癸尽矣。故发鬓白。身体重。行步不正。而无子耳。
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此虽有子。男不过尽八八。女不过尽七七。而
天地之精气皆竭矣。(王注。生子之寿。不过此数。马云非也。)(上古天真论)
【素】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交。万物通。)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
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火为木子。寒变则木
不能生火。无以奉夏长之令。)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厌。足也。无过行日
中而伤暑。与冬必待日光相反。)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顺阳而主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
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无气以奉秋收之令。)冬至重病。(水又克火。)秋三月。此谓容平。(万物容
状平定。)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
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无气以奉冬藏之令。)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
坼。无扰乎阳。(阳气潜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气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与夏正反。)去寒就温。无
泄皮肤。使气亟夺。(戒勿妄汗。致泄阳气。)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无气以奉
春生之令。)(四气调神大论)
【素】天食人以五气。(吴注。五气非独臊焦香腐腥也。风寒暑湿燥。分主五脏。受之而不亢不害。则皆养人矣。)
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鼻受无形之天气。)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心荣颜色。肺发音声。)五味入
口。(口受有形之地气。)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积精生神。)(六节藏象论)
【灵】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前溺后气。)天热衣浓则为汗。悲哀气并则为
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则为水胀。愿闻其道。曰。水谷皆入于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
(分注五脏。)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气。(宗气出上焦。营气出中焦。卫气出下焦。)以温肌肉。充皮肤。为其津。其
流而不行者为液。天暑衣浓则腠理开。故汗出。寒留于分肉之间。聚沫则为痛。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不行于肌表。
故下流为溺。)水下流于膀胱则为溺与气。五脏六腑。心为之主。耳为之听。目为之候。肺为之相。肝为之将。脾为之卫。
肾为之主外。(肾为作强之官。师传篇。肾者主为外。使之远听视。耳好恶。以知其性。)故五脏六腑之津液。尽上渗于
目。心悲气并则心系急。心系急则肺举。肺举则液上溢。夫心系与肺。不能常举。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热则胃
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宽意。)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五癃津液别论)
【素】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从出也。曰。夫心者。五脏之专精也。(五脏各有其精。而心专之。)目者。其窍也。
(目
为肝窍。然能辨别事物。故又为心窍。)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之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
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精持之也。辅之
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
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
其行类也。(脑为髓海。与肾流通。)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
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夫经言乎。厥则目
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五脏之火。)
故目 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内有火气。外冲于风。)
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解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