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皮。有营虚,当归建中汤。有卫虚,防己黄 汤。有气痹,
痹在气分,蠲痹汤。有血痹,痹在血分,因劳汗出,卧被风吹,血凝于肤,黄 桂枝五物汤加当归。有瘀血,
败血入络,桃红饮,煎成入麝香。有停痰,遍身走痛,二陈汤加羌活、白芥子、风化硝,姜汁泛丸。有支饮,
臂痛不举,眩冒麻痹,指迷茯苓丸。有在经,木防己汤。有入络,活络饮加桑寄生、威灵仙、钩藤、牛膝,
或活络丹。治法总以补助真元,宣通脉络,加活血丹合续断丹,或人参散之类。使气血流畅,则痹自已。
〔风寒湿合痹〕气血凝滞,身重而痛,手足挛急。石顽改定三痹汤,或通痹散。
〔周痹〕真气不能周于身,浑身痹痛。风寒湿气客于肉分,内不在脏,外未发皮,命曰周痹。蠲痹汤加
桂枝、白术、狗脊、薏米。
〔行痹〕遍身走注不定,上半身甚者,乌药顺气散。下半身甚者,虎骨散加减。
〔痛痹〕历节挛痛,疏风活血汤。痛甚者,五灵散。
〔着痹〕留着定处,身重酸疼,天阴即发,除湿蠲痛汤加蚕砂、防己、薏米。不应,补中益气汤加附子、
羌活、黄柏。
〔骨痹〕即寒痹痛痹也,苦痛切骨,安肾丸。
〔筋痹〕即风痹也,风热攻注,筋弛脉缓,羚羊角散。若湿邪入筋,续断丹。
〔脉痹〕即热痹也。《金匮》云∶经湿则痹,络热则痿。风湿郁热,经隧为壅。升麻汤去桂、麻,加萆 、
石膏,或秦艽四物汤,后用人参丸。
〔肌痹〕即湿痹着痹也。浑身上下左右麻木,属卫气不行。神效黄 汤。皮肤麻木,属肺气不行。本方去
荆芥,倍黄 ,加防风。肌肉麻木,属营气不行。本方去蔓荆,加桂枝、羌活、防风。丹溪曰∶麻为气虚,
木为湿痰败血。
〔皮痹〕邪在皮毛,搔如隔帛,或瘾疹风疮,宜疏风养血。秦艽地黄汤。
〔五脏痹〕经病入脏,邪胜正虚,五痹汤。肾痹,本方加独活、肉桂、杜仲、牛膝、黄 、萆 。肝痹,
本方加枣仁、柴胡。心痹,本方加远志、茯神、麦冬、犀角。脾痹,本方加浓朴、枳实、砂仁、神曲。肺痹,
本方加半夏、杏仁、麻黄、紫菀。
《入门》曰,痹初起,骤用参、 、归、地,则气郁滞,邪不散,只以行湿流气药主之。久而不愈,宜
峻补真阴,使气血流行,则病邪随去。(参景岳论。)
痹与痿相似,但痿属虚,痹属实。痿因血虚火盛,肺叶焦而成。痹因风寒湿邪侵入而成也。痹又为中风之一,
然受病各异。痹兼三气,邪为阴受,中风邪为阳受也。《尊生书》曰,阳者表与上,阴者里与下也。痹与风痿,
形症虽相似,医治之法,可相混乎?(沈氏集说)
治痹而用风门通套之剂,医之过也。痹症非不有风,然风入阴分,与寒湿互结,扰乱其血脉,致身中之
阳不通于阴,故致痹也。古方多有用麻黄、白芷者,以麻黄能通阳气,白芷能行营卫,然已入四君四物等汤中,
非专发表也。致于攻里,则从无用之者,
以攻里药皆苦寒,用之则阳愈结,其痹转入诸腑而成死症矣。(《医通》)
戴人曰∶痹病以湿热为主,风寒为兼,其脉沉涩。乃治此者不分经络表里脏腑,便作香港脚寒湿治,而用
乌附乳没燥热,以致便尿涩滞,前后俱闭,虚躁日甚,肌肉日削,饮食不下,虽华扁亦难措手矣。



<目录>卷之五\痹症论治

<篇名>痹症脉候

属性:脉涩又紧,为痹痛。(《脉经》)脉大而涩,为痹,脉急亦为痹。(《玉机》)浮涩而紧,风寒湿三气皆备。
(《脉诀》)肺脉微为肺痹,心脉微为心痹。右寸沉而迟涩,为皮痹。左寸结而不流利,为血痹。右关脉举按
皆无力而涩,为肉痹。左关脉弦紧,浮沉有力,为筋痹。(《医通》)



<目录>卷之五\痹症论治

<篇名>附方

属性:〔行痹〕\x防风汤\x 见一卷湿。
〔痛痹〕\x加减五积散\x 见一卷湿。
〔着痹〕\x川芎茯苓汤\x 赤苓 桑皮(各钱半) 川芎 防风 麻黄 赤芍 当归(各一钱) 陈皮 炙草(各五
分) 枣(二枚)
〔风湿〕\x羌活胜湿汤\x 见一卷湿。
〔风湿〕\x史国公酒\x 羌活 防风 白术 当归 牛膝 萆 杜仲 松节 虎胫骨(酥炙) 炙鳖甲
蚕砂 秦艽 苍耳子 杞子 白茄根 各味粗研,绢袋盛浸。此方去鳖甲、苍耳子,加龟板、苍术,名换骨丹。
〔寒湿〕\x附子丸\x 附 姜 芍 苓 参 草 术 桂
〔寒湿〕\x苡仁汤\x 苡仁 归 芎 姜 桂 羌 独 防 术 草 川乌 麻黄
〔寒湿〕\x三痹汤\x 地 芍 归 芎 参 苓 草 防 独 杜仲 牛膝 续断 桂心 细辛 秦艽
姜枣 水煎。
〔湿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