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一岁月不及日之数也。故朱
子曰∶气言则三百六十五日,朔言则三百五十四日,举气盈朔虚之中数言,则三百六十日。尧典举成数言,故曰三百六
十六日也。此大小月三百六十五日而成岁之谓。)积气余而盈闰矣。(积气余者,岁气余分之积而成闰也。一岁之日,以
三百六十为常数,而月少于日,故每年止三百五十四日又三十七刻,而十二晦朔尽矣。是周岁月不及日者,凡五日又六
十三刻为朔虚。日又少于天,故周天之数,共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是周岁天多于日者,凡五日又二十五刻为气盈。
合气盈朔虚,共得十日零八十八刻,此一岁气余之数而闰生焉。故以三岁而计,则得三十二日又六十四刻,是一闰而有
余。以五岁而计,则得五十四日又四十刻,是再闰而不足。故以十九年而计,则得二百六日又七十二刻,以月法二十九
日零五十三刻除之,正得七个月不差时刻。此所以十九年而七闰,则气朔分齐,是谓一章。大约三十二个月有奇置一闰,
虽不尽同,亦不相远。故三年不置闰,则春之一月入于夏,子之一月入于丑。积之之久,至于三失闰则春季皆为夏,十
二失闰则子年皆为丑,寒暑反易,岁时变乱,农桑庶务,全失其时矣。故以余日置闰于其间,然后岁气不差,四时得成,
而众功皆立也。)立端于始,(端,首也。始,初也。天地有气运,气运有元首,元首立而始终正矣。天有其端,北极是
也。气有其端,子半是也。节有其端,冬至是也。故立天之端而宿度见,立气之端而辰次见,立节之端而时候见。如周
正建子为天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夏正建寅为人统,皆所以立岁首而授民以时也,即立端于始之义。)表正于中,(表,
识记也。正者,正其子午。中者,中其四方。盖天道玄远,窥测不易,虽立端以察其始,尚不足以探其微,故又立表以
正其中也。如周公营洛置五表,颖川阳城居中表,其度景处,古迹犹存。中表南千里置一表,北千里置一表,东西亦然,
此正日景以求地中也。考之周礼曰∶大司空之职,立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日南则景短多暑,日北则
景长多寒,日东则景夕多风,日西则景朝多阴。此在郑康成固有注疏,但亦未甚明悉。朱子曰∶今人都不识土圭,康成
亦误。圭尺是量表景底尺,长一尺五寸,以玉为之是也。按古制土圭之长,尺有五寸,而测景之表,其长八尺。立表以
测景,用圭以量景,而天地之中,气候之序,于斯乎正矣。详求其法,盖以天体混圆,半复地上,半在地下。其上下二
端,谓之二极,北极出地三十六度,南极入地三十六度,两极相去一百八十二度半有奇。两极之中,横络天腰者,是为
赤道,其去两极,各九十一度有奇。日行之道,是为黄道,由赤道内外周行各半。其入于赤道之内,最近者,日行于参
九度之间,在赤道之北二十四度,其去北极六十七度少强,是为夏至日行之道,去极最近,其景最短,故立八尺之表,
而景唯一尺五寸,此以地在日中之南,时当阳极,故曰日南则景短多暑也。斯时也,黄道在参宿度中,出寅末,入戌初。
凡昼行地上者二百一十九度强,故昼长;夜行地下一百四十六度强,故夜短也。其出于赤道之外,最远者,日行于箕四
度之间,在赤道之南二十四度,其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有奇,是为冬至日行之道,去极最远,其景最长,故以八尺之表,
而景长一丈三尺,此以地在日中之北,时当阴极,故曰日北则景长多寒也。斯时也,黄道在箕宿度中,出辰初,入申末。
凡昼行地上者一百四十六度强,故昼短;夜行地下二百一十九度强,故夜长也。其黄道交行于赤道之间者,是为日行之
中道。春分日黄赤二道交于西北壁三度,秋分日交于东南翼十七度,各去极九十一度有奇,此度在南北远近之中,故景
居二至长短之半而寒热匀也。斯时也,黄道出卯中,入酉中,日行地上地下各一百八十二度有奇而昼夜平也。所谓日东
则景夕多风者,言地在日中之东,则日甫中而景已如夕,是地偏于左而东方木气多风也。所谓日西则景朝多阴者,言地
在日中之西,则日已中而景犹如朝,是地偏于右而西方金气多阴也。所谓日至之景、尺有五寸、谓之地中者,言夏至为
一岁之中,日在中天,其景最短,故景唯一尺五寸与土圭之长正相合处,此便是地之中,亦所以见岁之中也。故嵩高正
当天之中。极南五十五度,当嵩高之上。又其南十二度,为夏至之日道。又其南二十四度,为春秋分之日道,即赤道也。
又其南二十四度,为冬至之日道,南下去地,三十一度而已。是夏至日去北极六十七度,春秋分日去北极九十一度,冬
至日去北极一百一十五度,乃其大数。此天地之所合也,四时之所交也,风雨之所会也,阴阳之所和也。故邵子曰∶天
地之本,其起于中乎。天之中何在?曰∶在辰极。地之中何在?曰∶在嵩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