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别;(小者细小,阴阳俱不足也。大者豁大,阳强阴弱也。滑者往来流利,血实气壅也。
涩者往来艰难,气滞血少也。浮者轻取,所以候表。沉者重按,所以候里。夫如是者得之于手,应之于心,故可以指而
分别也。)五脏之象,可以类推;(象,气象也。肝象木之曲直而应在筋,心象火之炎上而应在脉,脾象土之安静而应在
肉,肺象金之坚敛而应在皮毛,肾象水之润下而应在髓骨。凡若此者,脏象之辨,各有所主,皆可以类而推也。)五脏相
音,可以意识;(相,形相也。音,五音也。相音,如阴阳二十五人篇所谓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之类,又如肝音角、心音征、
脾音宫、肺音商、肾音羽。若以胜负相参,脏痞自见,五而五之、二十五变,凡耳聪心敏者,皆可意会而识也。相,去
声。)五色微诊,可以目察。(五色者,肝青心赤脾黄肺白肾黑,此其常色也。至于互为生克,诊有精微,凡目明智圆者,
可以视察而知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因脉以知其内,因色以察于外,脉色明则参合无遗,内外明则表里具见,斯
可万全无失矣。)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此
下即所以合脉色也。赤者,心之色。脉喘而坚者,谓急盛如喘而坚强也。心脏居高,病则脉为喘状,故于心肺二脏独有
之。喘为心气不足,坚为病气有余。心脉起于心胸之中,故积气在中,时害于食。积为病气积聚,痹为脏气不行。外疾,
外邪也。思虑心虚,故外邪从而居之矣。)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不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
热,得之醉而使内也。(白者,肺色见也。脉喘而浮者,火乘金而病在肺也。喘为气不足,浮为肺阴虚。肺虚于上,则气
不行而积于下,故上虚则为惊,下实则为积。气在胸中,喘而且虚,病为肺痹者,肺气不行而失其治节也。寒热者,金
火相争,金胜则寒,火胜则热也。其因醉以入房,则火必更炽,水必更亏,肾虚盗及母气,故肺病若是矣。)青脉之至也,
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 ,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青者,肝色见也。长而左右弹,言
两手俱长而弦强也。弹,搏击之义。此以肝邪有余,故气积心下,及于支 ,因成肝痹。然得之寒湿而积于心下支 者,
则为肝痹;积于小腹前阴者,则为疝气。总属厥阴之寒邪,故云与疝同法。肝脉起于足大趾,与督脉会于巅,故病必腰
痛足冷头痛也。 音区,腋下胁也,)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
肢,汗出当风。(黄者,脾色见也。脉大为邪气盛,虚为中气虚。中虚则脾不能运,故有积气在腹中。脾虚则木乘其弱,
水无所畏,而肝肾之气上逆,是为厥气。且脾肝肾三经皆结于阴器,故名曰厥疝,而男女无异也。四肢皆禀气于脾,疾
使之则劳伤脾气而汗易泄,汗泄则表虚而风邪客之,故为是病。)黑脉之至也,上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
得之沐浴清水而卧。(黑者,肾色见也。上言尺之上,即尺外以候肾也。肾主下焦,脉坚而且大者,肾邪有余,故主积气
在小腹与阴处,因成肾痹。其得于沐浴清水而卧者,以寒湿内侵而气归同类,故病在下焦而邪居于肾。)凡相五色之奇脉,
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凡此色脉之不死者,皆兼面黄,盖五行以土为本,而胃气之
犹在也。相,去声。)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此脉色之皆死者,以无黄色。
无黄色则胃气已绝,故死。上文言合脉色以图万全,此二节则单言五色,亦可以决死生也。)



<目录>六卷\脉色类

<篇名>三十五、经有常色络无常变

属性:(素问经络论 全)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岐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经有五
行之分,故有常色。络兼阴阳之应,故无常变。)帝曰∶经之常色何如?岐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
之色也。(五脏合于五行,故五色各有所主,而经脉之色亦与本脏相应,是为经之常色。按此节但言五脏而不及六腑者,
大都经文皆以五脏为主,言五脏则六腑在其中矣。凡三阴三阳十二经之常色,皆当以此类推。)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
经乎?岐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此言络有阴阳而色与经应亦有同异也。脉度篇曰∶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故合经络而言,则经在里为阴,络在外为阳;若单以络脉为言,则又有大络
孙络在内在外之别。深而在内者是为阴络,阴络近经,色则应之,故分五行以配五脏而色有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