汁澄下稠者(糖果店柞姜丝最多),和丸绿豆大,汤下。
又 白粱米汁(二合),生姜汁(一合),和服。
又 干柿饼烧灰(一钱),酒下。
又 米粉搜和成剂,丸如桐子大,煮熟,点盐少许,空心和汁吞。
又 大附子(一个),姜汁一碗浸透煮干,母丁香(十个),共为末,以少许安掌中,不时舐服。
又 蚯蚓屎(一两),木香(五钱),共为末,神曲糊为丸,陈皮,姜汤送下。
【目录】卷之三【篇名】痞满属性:经曰∶太阴所至,为积饮痞膈。痞,不通之谓。精神荣卫,气血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闷 密而为痞也。有伤寒下早,邪气攻上而痞者;有杂病下多亡阴,血虚而痞者;有中气虚弱,不能 运化精微而痞者;有饮食、痰积窒塞而痞者;有湿热太甚而痞者。盖痞与胀不同,胀满则内空虚 而外有形,痞满则内 闷实而外无状,脉宜浮滑,忌短涩。治宜察其虚实而行攻补,实人略与疏通,随宜调补,不可专 于通利,暂得宽舒,再作益甚。
主方
陈皮 半夏 茯苓 枳实 黄连(姜炒) 浓朴(姜炒。各八分) 草豆蔻 木香 益智 青皮 柴胡(各五分) 干姜 吴茱萸(各三分)上水煎服。
脾虚无血加当归、芍药、川芎、白术;郁加香附、神曲;中气虚痞加人参、白术、苍术;痰 积加贝母、山楂、麦芽;湿热加酒炒黄芩、栀子、苍术;肥人湿痰,半夏、茯苓、苍术、滑石;
瘦人,枳实、黄连、芍药、升麻;痰挟血成窠囊,桃仁、红花、香附、大黄、郁金。
黄连消痞丸
治心下痞满,小便不利有热者。
黄连(炒,两半) 黄芩(炒) 干姜(各三钱) 茯苓 白术(炒) 甘草(炙) 浓朴 (制) 猪苓(各五钱) 枳实(一两) 陈皮(七钱五分) 泽泻 姜黄(各三钱半) 砂仁(
三钱五分) 半夏(制,一两三钱)
上为末,蒸饼,丸桐子大,每服百丸,白汤送下。
开结枳实丸
(一名木香利膈丸) 治湿痰留滞,胸膈痞闷,时作鸣声。
枳实(炒) 白术 半夏(制) 南星(泡) 枯矾 大黄 青皮 木香(各五钱) 牵牛 (头末,二两) 皂角(炙,去皮弦子) 旋复花(各一两)
上为末,面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五丸,米饮下。
香砂枳实丸
治痞。
保和丸
(并见饮食。)
简便方
痰食积痞。
半夏为末,姜汁和作饼子,用湿纸包,慢火煨香,熟水二钟,饼一个,盐五分,煎至一钟服 。
又 凉物过饱,不消,遂成痞。用马牙硝一两,以陈年吴茱萸半升,煮浓汁入硝,乘热服。
良久未转更服。
又 用枳实麸炒为末,每服二钱,清粥汤送下。
又 卒得胸痛,薤根捣自然汁饮。姜、葱熨(法见伤寒。)
【目录】卷之三【篇名】腹胀属性:经曰∶诸腹胀大,鼓之如鼓,皆属于热。又曰∶腹满 胀,肢膈 胁,下厥上冒,过在太阴 、阳明。乃寒湿郁遏也。是证虽因七情劳役,饮食失节,房室斫丧及风寒暑湿,皆能致此,然怒 气抑遏而成者多。盖郁怒日积,则肝木气盛而脾土受克。脾能生养万物,为一身之主,虽具坤静 之德,而有干健之造。脾土既虚,胃虽纳受水 而转输之官失职,不能司消化之令,营运精微,
分布灌溉,致使心肺之阳不降,肾肝之阴不升,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浊混淆而成壅塞,湿气不 流郁而为热,湿热留积,因成胀满。若四肢齐肿,是为水肿,治之尚易。如单腹胀,胶固难除。
脉盛而坚,迟而滑者为胀。浮大顺,虚小逆。治宜和中顺气,健脾利水。
主方
陈皮 茯苓 苍术 浓朴 枳实 香附(各一钱) 猪苓 泽泻 大腹皮 木通(各 八分) 木香(五分,另磨) 砂仁(七分,另研) 加生姜、灯心水煎,调木香、砂仁服。
如肿甚,兼用神佑丸二服(方见痰门)。以指按之有凹不起者属虚,加扁豆、白术、当归(各 八分);以手按之随手凸起者属实,加三棱、蓬术、槟榔、青皮、益智;便秘加大黄(酒煮),
邪去正虚加人参;气下陷加升麻、柴胡(各三分);不食而呕加藿香;先胀而后喘者治在脾,加 扁豆、麦芽、葶苈(少许);先喘而后胀者治在肺,加黄连、黄芩、麦门冬;痰加南星、半夏曲;朝 宽暮急属血虚,加当归、红花(酒洗,少许);去胀,草果;热加栀子、黄连;暮宽朝急属气虚,加 人参、白术;寒加干姜、肉桂、藿香、丁香、茴香、吴茱萸。腰以上肿,宜发微汗,参苏饮(方 见伤风)之类;郁加抚芎、神曲、益智、草豆蔻、乌药。腰以下肿,宜利小便,加石莲子、滑石 。下气加沉香、苏梗;痛加姜黄、玄胡。
五子五皮饮
治壮实人初感可用,病略减,止服。
栀子皮 大腹皮 生姜皮 茯苓皮 陈皮 萝卜子 香附子 车前子 葶苈子 苏子 上水 煎服。
苏子汤
忧思过度,致伤心脾,腹胀喘促,呕逆肠鸣,二便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