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x松肌通圣散\x(方见蒙头证治)
\x归宗汤\x(方见发热证治)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蒙

属性:痘攒耳后名蒙 ,肾经伏毒最可忧;松肌归宗两酌用,燕脂贴法莫迟留。
【注】痘攒聚于耳后高骨,名曰蒙 。此系毒火发自肾经,其证最恶。内服松肌通圣
散,外用燕脂膏贴之。若更稠密炮热者,以归宗汤攻之。
\r蒙 图\p03-b24a5.bmp\r
\x松肌通圣散\x(方见蒙头证治)
\x燕脂膏\x
升麻煎浓汤去滓,用棉燕脂于汤内揉出红汁,再加雄黄细末,调匀贴患处。
\x归宗汤\x(方见发热证治)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锁眼

属性:两眼周遭独稠密,痘名锁眼毒伤脾,外用燕脂膏贴法,内服清热解毒宜。
【注】面部俱稀,两眼周遭独稠密者,名曰锁眼也。乃毒热炽盛,伤于脾经,外宜贴
燕脂膏,内服清热解毒汤。
\r锁眼图\p03-b24a6.bmp\r
\x燕脂膏\x(方见蒙 证治)
\x清热解毒汤\x(方见见点证治)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抱鼻

属性:痘如蚕种绕鼻端,毒聚脾肺证难延,外用燕脂涂鼻上,内服黄连解毒煎。
【注】面部俱稀,独鼻梁左右密如蚕种者,名曰抱鼻。此乃毒聚脾肺,至危之证。先以
燕脂涂膏于鼻上,继用黄连解毒汤治之。
\r抱鼻图\p03-b24a7.bmp\r
\x燕脂膏\x(方见蒙 证治)
\x黄连解毒汤\x(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锁口

属性:锁口枭毒伏脾经,或单或双绕唇生,外用针刺燕脂法,内服泻黄散即宁。
【注】一嘴角有痘一粒,较诸痘独大,板硬无盘,名曰单锁口。两嘴角各有一粒,名
曰双锁口。又口之上下四旁,连串环绕者,亦名锁口。此毒拥于脾也。初出急以银针挑破,
外以燕脂膏贴之,内服泻黄散,使痘转红活,庶可望生。
\r锁口图\p03-b24a8.bmp\r
\x燕脂膏\x(方见蒙 证治)
\x泻黄散\x
犀角 黄连 生地 青皮 木通 石膏 丹皮 荆芥穗 牛蒡子(炒、研) 大黄 红花 紫花地丁
引加灯心,水煎服。
【方歌】锁口泻黄散最灵,犀连生地青木通,石膏丹皮荆牛蒡,大黄红花合地丁。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锁唇

属性:锁唇痘聚口唇内,肿裂干黄板硬实,泻黄散内合猪尾,燕脂贴法莫少迟。
【注】痘出攒聚于唇内者,名曰锁唇。轻则焦裂肿痛,重则板硬干黄,此毒火发于脾
脏也。急以泻黄散合猪尾膏服之,外用燕脂贴法。若见黑色,则血凝毒锢,终无救矣。
\r锁唇图\p03-b24a9.bmp\r
\x泻黄散\x(方见锁口证治)
\x猪尾膏\x
取小雄猪尾尖血十数滴,和梅花冰片少许,即调于煎剂内服。
\x燕脂膏\x(方见蒙 证治)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托腮

属性:托腮腮边痘成攒,气为毒阻起发难,急用黄连解毒治,板硬紫黯归宗先。
【注】满面俱稀,独两腮之痘攒聚成片者,名曰托腮。乃正气为毒所阻,难以起发也。当
见点之初,毒势未成,即以黄连解毒汤解之。如板硬紫黯,以归宗汤攻之。
\r托腮图\p03-b24a10.bmp\r
\x黄连解毒汤\x(方见结痂落痂证治)
\x归宗汤\x(方见发热证治)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

<篇名>锁项

属性:当喉攒聚名锁项,毒结咽喉命必难,音哑声呛食难入,清金攻毒是良煎。
【注】颈项者,咽喉之 管也。此处痘出攒聚,名曰锁项。若不急治,迨毒攻咽喉,必发为肿痛,音哑
声呛,汤水难下,多致不救。急用清金攻毒饮,庶或望生。
\r锁项图\p03-b24a11.bmp\r
\x清金攻毒饮\x
牛蒡子(炒、研) 甘草(生) 苦桔梗 元参 枳壳(麸炒) 僵蚕(炒) 前胡 荆芥穗
大黄 山楂 蝉蜕 山豆根
引加灯心,水煎服。
【方歌】清金攻毒饮如神,牛蒡甘桔合元参,枳壳僵蚕前胡穗,大黄山楂蝉豆根。



<目录>卷二\痘形并证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