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思纳,小便不利也。法宜宣畅三焦。
豆卷 赤苓 猪苓 泽泻 生苡仁 杏仁 通草 竹茹 陈
皮半夏曲 谷芽 血珀(五分,研末,冲服)
渊按∶帆随湘转,妙于转环。脾肾阳气素虚,阳邪一化,阴
湿即来。在脉神委顿时早防之,庶免此日波变。然不料其变之如
是速耳。古方大豆卷治筋挛湿痹,苏地用麻黄汤浸,借以发汗,与此症总不相宜。
又 瘀热蓄于下焦,膀胱气痹不化,少腹硬满,小溲不利。
下既不通,必反上逆,恐生喘呃之变。开上、疏中、渗下,俾得三焦宣畅,决渎流通。
紫菀 杏仁 桔梗 川朴 陈皮 赤苓 猪苓 泽泻 苏梗 血珀 通草
又 照方加参须(五分),煎汤调下血珀(五分)。外用田螺二枚,葱白
一握,桃仁三钱,曲少许,麝香五厘,肉桂五分,合打烂,炖温,敷脐下关元穴。
又 温邪甫退,少腹板硬,膀胱气化无权。昨议疏泄三焦,
小便仍不畅。今少腹硬满过脐,其大如盘,按之不痛,脉沉小,
舌白腻,身无热,口不渴,所谓上热方除中寒复起是也。夫膀胱
与肾相表里,膀胱气化赖肾中阳气蒸腾。肾阳不足,膀胱水气凝
而为瘕,须防犯胃冲心呃厥等变。急急温肾通阳泄水,犹恐莫及。
肉桂五苓散,送下金匮肾气丸三钱。
渊按∶须此方解下焦之围,再佐葱、盐按摩更妙。
又 通阳泄水,与病相投,虽未大减已奏小效。腹中觉冷,中阳衰弱显然。
照方加木香、炮姜。
尤 症交十二日,目赤耳聋,舌白烦渴,脉洪大而汗出。当
辛凉以彻气分之热邪,甘凉以救肺胃之津液。
北沙参 麦冬 知母 竺黄 元参 生石膏(薄荷同打) 滑石 竹叶 芦根
又 目张不语而神慧,与汤则咽,身能转侧。舌苔灰白,脉
形洪滑。并非邪闭心包,乃肝阳夹痰火阻塞清明之府。勿再芳香开达,开则邪反内陷矣,慎之!
羚羊角 川贝 郁金 茯苓 胆星 石决明 远志 鲜斛 竹油 姜汁 北沙参
渊按∶清火熄风,豁痰通窍,丝丝入扣。惟沙参可斟酌,以其补肺也。舌苔灰白,痰火征兆。
又 目张不语,多汗脉大。阳盛阴虚,防其厥脱。急救其阴,希图万一。
生洋参 石决明 沙参 茯神 麦冬 川贝母 五味子
又 目已能合,口已能言,但舌蹇而言涩。汗多稍收,脉大
稍敛,似有一线生机。所嫌两臂动强,恐其发痉。拟存阴熄风法。
羚羊角 鲜地 生地 洋参 沙参 石决明 麦冬 钩钩 蔗汁
渊按∶几乎类中。大抵平素肺肾阴气不足,肝阳有余,年过四十者,每有是证。
华 温邪八日,神识模糊,斑色红紫,脘腹拒按,结热旁
流。舌红干燥,目赤唇焦,而又肤冷汗出,脉伏如无。邪热内闭,阴津外泄,颇有内闭外脱之虑。勉进黄龙汤法。
大生地 参须 生军 枳实 连翘 天竺黄 元参 菖蒲 鲜斛
渊按∶肤冷、汗出、脉伏,非虚象,乃闭象也。从斑色红紫上看出。参须可斟酌。
某 久病元气未复,又感湿温,已愈旬日。解表、疏中、通
下之药,皆已服过。现脉仍数,舌白腻。头汗多,身热不解,咳
嗽不扬,小溲不爽。且以分泄三焦,再看转机。
豆卷 杏仁 赤苓 腹皮 川朴 桔梗 蒌皮 苏梗 泽泻 滑石 通草
高 舌白,口渴,咽痛。湿温化热,症方四日。年高正虚,势防战汗。冀其无变为佳。
薄荷 桔梗 射干 滑石 牛蒡子 橘红 杏仁 枳壳 蔻仁 芦根
又 温邪挟积化燥。昨服药后战汗不透,大热虽减,里热仍炽。舌霉边白,脉形不显。高年恐其内陷。
大力子 香豉 鲜斛 连翘 黑栀 薄荷根 滑石 枳实
又 胸脘板痛拒按,此属结胸。舌心燥边白,此挟痰水,挟
气积。症交七日,温邪内伏,将燥未燥,将陷未陷。昨午投生津
达邪一剂,今结胸症已具。势不容缓,再进小陷胸法。
川连 半夏 枳实 蒌仁 香豉 黑栀
渊按∶仲景小陷胸以枳实佐川连,栝蒌佐半夏,苦泄辛润,
开中焦之痞,以化痰水热邪。方名陷胸,与诸泻心汤出入,并非
下剂。今人以蒌、枳为通腑之药,殊属可笑。
顾 温邪得食则复。舌心尖焦黄而干,边苔白腻,心胸痞
闷,此挟积,挟气,挟痰,挟水。大便已十二日不通,其势不得不下。
半夏 茯苓 泽泻 川连 枳实 川朴 蒌仁 大黄 元明

杨 胸闷头痛,寒热往来。邪在少阳,有汗而热不解,是伤
于风也。舌薄白,边色干红。阴亏之体,邪未外达,而津液暗
伤,渐有化燥之象。症交七日,中脘拒按,似欲大便而不得出,
少阳之邪传及阳明,胃家将燥实矣。防其谵语,拟少阳、阳明两解法。
柴胡 淡芩 半夏 枳实 甘草 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