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宜随证用之观其立论则思过半矣
杂方
烧针丸
(方见小儿门)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诸经叙胀所因

属性:针经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廓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或厥气在下荣卫留止寒气
逆上真邪相攻两气相搏乃合为胀也
按论中备五脏六腑发胀为诸证宜玩本文
内经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 腹满 胀支鬲 胁下厥上冒过在太阴阳明乃寒湿郁遏也
原病式曰腹胀大鼓之如鼓气为阳阳为热气甚则如是也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脉法

属性:针经曰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
脉经曰关上脉虚即胀内 迟而滑者胀 脉盛而紧者胀
严氏曰胀脉浮者易治虚者为难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论胀分三因

属性:陈无择云脏气不平胜乘相因为病如怒伤肝肝克脾脾气不正必胀于胃名曰胜克怒乘肺肺气
不传
必胀于大肠名曰乘克忧思结聚本脏气郁皆内所因或冒寒暑风湿随经络传至阳明致胀者属外因
饮食饥饱生冷甜腻聚结不散或作胚块膨胀满闷属不内外因也
按此论肝木胜乘脾肺为胀满即东垣所谓脾胃之上不足火木大胜致胀也此不言火况怒伤肝

岂无火动耶所出大半夏汤以桂附中加参归以调血气言其脉弦迟恐非肝气克脾脏闭腑郁病也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论腹胀属湿

属性:内经云太阴所至为蓄满又云太阴所至为中满霍乱吐下又云诸湿肿满皆属脾土
按发明辨云脾为阴中之太阴又云脾为阴中之极阴乃为坤元亘古不迁之土天为阳也火也地
为阴
也水也在人则为脾同阴水之化脾有余则腹胀食不化故无阳则不能化五谷脾盛乃大寒为胀满
故脉经云胃中寒则胀满大抵此病皆水气寒湿为之也治宜大辛热之剂如土久于雨水中则为泥矣
岂能生化万物必待和风暖日湿去阳生自然长生矣脾湿有余无阳则不能化五谷所以宜辛热治之
必愈然亦有轻重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论腹胀有热有寒属外感

属性:东垣曰经云诸腹胀大属热此乃八益之邪有余之证自天外而入感风寒之邪传入于里寒变为

作胃实日晡潮热大渴引饮谵语是太阳阳明并病大实大满者大承气汤下之少阳阳明微满实者小
承气汤下之五常正大论云下之则胀已是也假令 疟为胀满亦有寒胀热胀是天之邪气伤暑而
得之不实时发至秋暑气衰绝而疟病作矣知其寒已局方交加饮子是也岂不闻素问及灵枢经中说
内虚不足中寒湿令人中满及五脏六腑俱有胀满更以胀家寒热多少较之胃中寒则胀满阴阳应象
论云浊气在上则生 胀针经云胀取三阳三阳者足太阳膀胱寒水为胀与通评虚实论中说腹暴
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者胃之募正同五脏生成论云腹满 胀(云云见前)胃中寒湿菀遏故也脉
经所谓胃中寒则胀满也又厥论云太阴之厥则腹满 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按所说寒胀
多如此汤液醪醴论中说中满治法当开鬼门谓发汗也洁净府利小便也又云中满者泻之于内谓脾
胃有病当今上下分消其气下焦如渎气血自然分化不待泄滓秽如或大实大满大小便不利从权以
寒热药下之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论腹胀属内伤所致

属性:东垣曰或伤酒湿面及味浓之物膏粱之人或食已便卧使湿热之气不得施化致令腹胀满此亦
是热
胀调经篇云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始受热中末传寒中皆由脾胃之气虚弱不能运化精微而致水谷
聚而不散而成胀满此寒湿郁遏而胀也醪醴论中治法谓先泻其血络后调其真经气血平阳布神清
此治之正也或曰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者何也此乃病机总辞假令外伤风寒有余之邪自表传里寒变
为热而作胃实腹满仲景以承气汤治之亦有膏粱之人湿热郁于内而成胀满者此热胀之谓也大抵
寒胀多而热胀少治之者宜详辩之



<目录>卷二十六\胀满门

<篇名>论鼓胀属湿热

属性:丹溪曰心肺阳也居上肾肝阴也居下脾居中亦阴也属土经曰饮食入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
气散
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脾具坤静之德而有干健之运故能使心肺之
阳降肾肝之阴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为一平人今也七情内伤六淫外侵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
阴受伤转运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阳升阴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
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