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外泄。故身寒。细理者。卫气收藏。故身热。
膏者多气
(止)
其身收小
张云。纵、宽纵也。腴、脂肥也。膏者纵腹垂腴。脂者其身收小。是膏肥于 脂也。肉为皮肉连实。自与脂膏者有间。志云。卫气盛则腠理肥。是以膏者多气。而皮纵缓。故能纵腹垂腴。
腴者。脐下之少腹也。肉者身体容大。此卫气盛而满于分肉也。脂者其身收小。此卫气深沉。不能充乎分肉。
以致脂膜相连。而肌肉紧密。故其身收小也。简案、说文。腴、腹下肥也。又礼少仪注。腴、腹下也。通雅云。
凡肉肥软处曰腴。志直为少腹。恐非也。
膏也多气
(止)
故不能大
张云。膏者多气。气为阳。故质热而耐寒也。肉者多血。血养形。故形充而 气质平也。脂者血清而气滑少。故不能大。若此三者。虽肥盛皆别于众人。而脂者之气血。似不及乎膏肉也。
愚按世传肥白之人多气虚。而此云膏者多气。不无相左。若据余闻见之验。则苍瘦之气虚者。固不减于肥白。
是以不宜胶柱也。
泉人皮肉
(止)
命曰众人
张云。众人者。言三者之外。众多之常人也。其皮肉脂骨血气。各有品格。
故不能相加。亦不能相多。而形体大小。皆相称而已。余伯荣云。不能相加者。谓血气和平。则皮肉脂膏。不 能相加于肥大也。血气之浮沉浅深。各有常所。不能相多于肥肉间也。皮肉筋骨。
各自称其身。故其形不大不小也。
必先别其三形
(止)
不能大也
甲乙。膏人下有者字。张云。三形既定。血气既明。则宜补宜泻。自 可勿失常经矣。是故膏人以下。此重言其详也。
【目录】卷五【篇名】玉版篇第六十属性:马云。末有着之玉版。以为重宝。故名篇。素问有玉版论。亦着之玉版也。诸本无篇字。
五兵者
(止)
其孰小乎
马云。按管子曰。蚩尤受卢山之铜。而作五兵。则黄帝时即有五兵。一 弓、二 、三矛、四戈、五戟。一云东方矛。南方弩。中央剑。西方戈。北方铩也。张云。五兵即五刃。刀剑 矛戟矢也。五兵虽大。但备杀戮之用。置之死者也。小针虽小。能疗万民之病。保其生者也。夫天地之间。唯 人最重。故为天地之镇。而治人之生。则又唯针最先。盖针之为用。从阳则上合乎天。从阴则下合乎地。从中 则变化其间。而动合乎人。此针道之所以合乎三才。功非小补。较之五兵。其孰大孰小。为可知矣。简案、周 礼、夏官司兵。掌五兵。郑注。五兵者。戈 戟酋矛。 、音殊。
两热相搏
甲。乙两、作而。搏、作薄。简案、两热未详。甲乙为是。
圣人不能使化者
(止)
遭其已成也
张云。邪在天下则为乱。邪在人身则为病。及其已成。则 虽圣人不能使之化。是以邪不可留也。譬之用兵者。必有夙教。必有定谋。而后可保其无危。人之治身。可素 无调养之道乎。故惟圣人。乃能自治于未形。愚者每遭其患矣。余伯荣云。按本经及素问论。所生痈疽。多因 于风寒外邪。有伤荣卫。留积而成痈脓。此 因内伤喜怒饮食。故曰不从天下。不从地出。
其以形
(止)
奈何
诸本。以、作已。甲乙十六字作其已有形。脓已成。为之奈何。十一字。
故圣人
(止)
为其不予遭也
张云。此言兆庶之多。千古之邈。安得人人遭遇。以救其疾苦。故惟有着 之竹帛。以遗教将来。正为人之不予遭也。志云。圣人勿使已成。而明为良方。着之竹帛。使后学之能者。踵 而传之。后世无有终时者。为其不予遭而成十死一生之证也。遭、遇也。言其已形而不予遭。脓已成而不予见。
此痈生于脏腑之间。而不与我见。乃多死少生之候也。
其已有脓血
(止)
以小针治乎
甲乙无而后遭乎不道之七字。以上有可字。简案、据甲乙文义尤通。
以小治小者
(止)
铍锋之所取也
甲乙治大者下。有其功大以小治大者八字。害下有大字。铍、作 。
张云。针少者功小。无济于事。针大者多害。恐有所伤。故惟砭石及铍针锋针。皆可以取痈疽之脓血。简案、
原文义难通。得甲乙其旨甚晰。盖以大治大。谓以砭石铍针。取大脓血也。
以为伤者
(止)
为顺矣
马云。白眼属肺。今反青。是肝邪侮所不胜。当为肺气衰也。黑眼者。即眼之 睛也。属于肝。今反小。乃肝气衰也。纳药而呕。乃脾气衰也。腹痛者邪甚。渴甚者火盛。肩属手之三阳。项 属手足六阳及督脉经。今肩项不便。是阳盛阴虚也。音嘶者。肺衰也。色脱者。五脏衰也。志云。太阳为诸阳 主气。肩项中不便。阳气伤也。在心主言。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音嘶色脱。心脏伤也。犯此五逆者死。除 此五者为顺矣。张云。寒热病篇曰。五脏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背三、五脏之 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 者死。是亦五逆之属也。内、纳同。嘶、音西。声破损 也。巢源云。凡破痈溃脓之后。有逆有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