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阴者目盲也。志云。不发于外者。冷笑而无声也。心气虚故冷笑。心气实则大笑矣。
\x未应如此者\x 张云。谓狂病新起。未有如上文五节之见证也。
\x曲泉\x 简案、此穴属厥阴肝经。见本输篇。而甲乙诸
书。未有言及动脉者。唯外台云。横向胫二寸。当脉中是也。
\x以法取之\x 马云。如前置血于瓠之中。而验之也。张云。如不已。则当照前五节求法以取之。
\x灸骨 二十壮\x 甲乙作灸 骨二十壮。 骨者、尾屈也。志云。 骨乃督脉之所循。督脉与肝脉会于
头项。故灸骨 。引厥阴之脉气。复从下散也。
\x风逆\x(止)\x取井经也\x 张云。风感于外。厥气内逆。是为风逆。身漯漯、皮毛寒栗也。唏然、时寒气咽。
抽息而噤也。饥则烦。饱则变动不宁。风邪逆于内也。手太阴表里。肺与大肠也。足少阴、肾也。足阳明、胃
也。清、寒冷也。取荥取井取经。即指四经诸穴为言。漯、音磊。唏、音希。志云。风淫未疾。故暴肿。四肢
漯漯。寒湿也。唏然、寒兢貌。乃风动水寒之气。而见此证也。简案、漯漯盖 漯之义。水攒聚貌。见木华海
赋。此状四肢暴肿也。张注杂病篇。唇漯漯然。云肿起貌是也。下文身漯漯亦同。唏、盖唏嘘之唏。唏嘘又惧
貌。故状寒栗也。
\x足暴清\x(止)\x温则泻之\x 甲乙。烦、作 。无小字。诸本缓作暖。当改。张云。足暴清、暴冷也。胸若
将裂。肠若刀切。懊 痛楚也。烦不能食。气逆于中也。脉大小皆涩。邪逆于经也。如身体温暖。则当取足少
阴以泻之。身体清冷。则当取足阳明以补之。按、足少阴则涌泉、然谷。足阳明则厉兑、内庭、解溪、丰隆。
皆主厥逆。简案、胸若将裂。肠若将以刀切之。乃 胀之甚故也。甲乙为是。
\x下胸二胁\x(止)\x立快者是也\x 甲乙。二胁、作三肋间。动手间有应字。张云。下胸二胁。谓胸之下左右
二胁之间也。盖即足厥阴之章门、期门。令病患咳。其脉动而应手者。是
其穴也。又当取之背 。以手按之。其病立快者。乃其当刺之处。盖足太阳经。肺 膈 之间也。志云。胸下
二胁。乃手太阴中府、云门之动脉处。简案、胸下二字。若以为中府、云门。则不稳当焉。
\x内闭不得溲\x(止)\x以长针\x 张云。此下四节。皆言厥逆兼证也。内闭不得溲者。病在水脏。故当刺足少
阴经之涌泉、筑宾。足太阳经之委阳、飞扬、仆参、金门等穴。 上即督脉尾 骨之上。穴名长强。刺以长针。
第八针也。
\x气逆\x(止)\x动者之经也\x 张云。太阴脾经。取隐白、公孙。阳明胃经。取三里、解溪。厥阴肝经。取
章门、期门。甚则兼少阴、阳明而取之。动者之经。谓察其所病之经而刺之。以上二节。甲乙载三焦约内闭发
不得大小便篇中。
\x少气身漯漯也\x(止)\x补足少阴\x 马云。身漯漯然而无所拘束。言吸吸然而无所接续。张云。身漯漯、
寒栗也。言吸吸、气怯也。此皆精虚不能化气。故当补足少阴肾经。志云气不 则体重。
\x短气\x(止)\x去血络也\x 志云。短气者。气上而短。故息短而不能连属。若有动作。则气更消索矣。张云。
此亦气虚也。故宜补肾。但察有血络。则当去之。按此二节。皆属气虚。不补手太阴而补足少阴者。阳根于阴。
气化于精也。治必求本。于此可见。用针用药。其道皆然。简案、以上六节。马志并为指癫狂而言。非也。风
逆以下三节。张以为厥逆之兼证。然以甲乙推之。各章异义。亦不必癫狂厥逆也。



<目录>卷三

<篇名>热病篇第二十三

属性:诸本无篇字。马云。篇内所言诸病不一。然论热病更多。故名篇。
\x偏枯\x(止)\x乃可复也\x 志云。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内居荣卫。荣卫稍衰。故真气去。邪气独
留。故为偏枯。(案出刺节真邪论)是风寒之邪。偏中于形身。则身偏不用而痛。夫心主言。肾藏志。言不变。
志不乱。此病在于分腠之间。而不伤于内也。以巨针取之。益其正气之不足。损其邪气之有余。而偏伤之正气。
乃可复也。巨针、大针也。取大气不出关节。大气虚风也。巨针取之。千金作温卧取汗。
\x痱之为病也\x(止)\x不可治也\x 简案、据巢源、外台、痛下衍者字。张云。痱、亦风寒属。犹言废也。上节
言身偏不用而痛。此言身不知痛。而四肢不收。是偏枯痱病之辨也。智乱不甚。其言微有知者。神气未为全去。
犹可治也。神失则无能为矣。圣济总录云。字书谓病痱而废。肉非其肉者。以身体无痛。四肢不收。而无所用
也。楼氏纲目云。右内经论中风之浅深也。其偏枯。身偏痛。而言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