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注。一云其支者从小腹与太阴少阳。结于腰踝夹脊下第三第四骨孔中。滑氏云。
目内连。深处为目系。颃颡咽颡也。自期门上贯膈。行食窦之外。大包之里。散布胁肋。上云门、渊腋、之间。
人迎之外。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行大迎、地仓、四白、阳白、之外。连目系上出额。行临泣之里。与督脉
相会于巅顶之百会也。志云。颃颡、 上窍也。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是颃颡在会厌之上。上 与
鼻相通之窍是也。故曰颃颡不开。则洞涕不收。分气失也。分气者。口鼻两分之气。简案、颃颡、得志聪注而
始明矣。义更详于忧恚无言篇注。
\x其支者\x(止)\x环唇内\x 滑氏云。前此连目系上出额。此支从目系下行任脉之外。本经之里。下颊裹交环
于口唇之内。
\x其支者\x(止)\x注肺\x 滑氏云。此交经之支。从期门属肝处别贯膈。行食窦之外。本经之里。上注肺中。下
行至中焦。挟中脘之分。以交于手太阴也。张云。尽十二经之一周。终而复始也。
\x腰痛\x 马云。肝与肾通。则膂筋之脉通于肝。张云。足厥阴支别者。与太阴少阳之脉。同结于腰踝下
中、下 、之间。故为腰痛。刺腰痛篇曰。厥阴之脉。令人腰痛。腰中
如张弓弩弦。
\x丈夫 疝 妇人少腹肿\x 张云。足厥阴气逆则为睾肿卒疝。妇人少腹肿。即疝病也。汪云。脉抵少腹。
妇人亦有疝。但不名疝而名瘕。
\x面尘脱色\x 马云。胆病面有微尘。肝为之里。主病同。
\x胸满\x(止)\x闭癃\x 张云。本经上行者。挟胃贯膈。下行者。过阴器抵小腹。故为此诸病。志云。肝气
厥逆。不能行散谷精。故胸满呕逆也。肝主疏泄。肝气虚则飧泄、遗溺。实则闭癃、狐疝。随经脉昼夜出入之
疝也。铜人注云。狐夜不得尿。日出方得。人之所病。与狐同候。故曰狐疝。简案、铜人注。本于四时刺逆从
论。杨上善注非是。遗溺、甲乙作遗精。
\x手太阴气绝\x 此下六节。与难经二十四难文。皆大同小异。滑注云。肺者气之本。其华在毛。其充
在皮。肺绝则皮毛焦而津液去。皮节伤。以诸液皆会于节也。王文洁云。津液者。赖肺气运用而滋皮节毛者也。
难经。爪枯作皮枯。甲乙作皮毛焦则津液去。津液去则皮节着。皮节着则爪枯毛折。
\x手少阴气绝\x 滑注云。心之合脉也。其荣色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心绝则脉不通。血不流。
色泽去也。甲乙。髦、作发。说文。髦、发也。释名云。髦、冒也。覆冒头颈也。
\x足太阴气绝\x 甲乙。肌、肉、作口唇。唇、舌、作口唇。无舌萎二字。难经同。滑注云。脾其华在
唇四白。其充在肌。脾绝则肉满唇反也。肉满谓肌肉不滑泽而紧急 也。张云。萎、音威。色蔫枯也。
\x足少阴气绝\x 难经。濡、作温。下同。不能着下有骨
字。甲乙亦有骨字。垢作枯。杨注云。肾主内荣骨髓。故云伏行而温骨髓也。却、结缩也。谓齿龈之肉结缩。
而齿渐长而枯燥也。滑注云。肾其荣在发。其充在骨。
\x足厥阴气绝\x 筋绝、难经作筋缩。甲乙作筋弛。据下文卵缩。难经似是。阴气、难经作阴器。诸注并
从之。素问诊要经终论。王注引本篇亦作阴器。知今本误耳。滑注云。肝者筋之合。其华在爪。其充在筋。筋
者聚于阴器。而络于舌本。肝绝则筋缩引卵与舌也。王充论衡云。甲乙病者。生死之期。当在庚申。
\x五阴气俱绝\x(止)\x一日半死矣\x 张云。五脏之精。皆上注于目。故五阴气绝。则目转而运。志先死矣。
盖志藏于肾。阴之神也。真阴已竭。死在周日间耳。今有病剧而忽尔目无所见者。正阴气竭绝之候。
\x六阳气绝\x(止)\x旦死\x 绝汗乃出下。甲乙有大如贯珠。转出不流。则气先死矣。十三字。旦死下有此十
二经之败也七字。张云。汗本阴精。固于阳气。阳气绝则阴阳相离。而腠理不闭。脱汗乃出。其死在顷刻间也。
\x黄帝曰\x 诸本无此三字。唯张本有。当删。
\x足太阴\x 甲乙阴下有脉字。张云。足太阴当作手太阴经。脉深而直行。故手足十二经脉。皆伏行分肉
之间。不可得见。其有见者。惟手太阴一经。过于手外踝之上。因其骨露皮浅。故不能隐。下文云。经脉者常
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正谓此耳。此外诸脉。凡浮露于外而可见者。皆络脉也。分肉、言肉中之
分理也。马云。脾经之脉。过于外踝之上。与胃脉相通。无所隐焉故耳。简案、今从张注。
\x六经络\x(止)\x上合肘中\x 张云。此举手络之最大者。以明视络之法也。手足各有六经。而手六经之络。
则惟阳明少阳
之络为最大。手阳明之络名偏历。在腕后三寸上侧间。别走太阴。手少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