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则下少阳\x 张云。此言邪之中于阳经也。手足六阳。俱会于头面。故为诸阳之
会。凡足之三阳从头走足故。中于面。则自胸、腹、下行于阳明经也。中于项。则
自脊、背、下行于太阳经也。中于颊。则自胁、肋、下行于少阳经也。脉遍周身者。惟足六经耳。故但言足也。
\x若饮食\x 甲乙作热饮食足。
\x其中于膺、背、两胁 亦中其经\x 史云。一作其中于肩、背两胁。亦下其经。张云。膺在前。阳
明经也。背在后。太阳经也。两胁在侧。少阳经也。中此三阳经。与上同。
\x其阴\x 张云。臂 内廉曰阴。手足三阴之所行也。
\x淖泽\x 史云。淖、泽也。泽液非。张云。柔润也。
\x不能客\x 史云。客一本作容。简案、甲乙作容。俱通。
\x邪之中人脏奈何\x 甲乙作邪之中脏者奈何。
\x愁忧恐惧\x(止)\x而上行\x 张云。此下言邪之中于五脏也。然必其内有所伤。而后外邪得以入之。
心藏神。忧愁恐惧则神怯。故伤心也。肺合皮毛。其脏畏寒。形寒饮冷。故伤肺也。若内有所伤。而外复有感。
则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在表则为寒热疼痛。在里则为喘咳呕哕等病。汪云。形寒伤外。饮寒伤内。素问
咳论云。其寒饮食入胃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与此文义正同。今人惟知形寒为外伤寒。而不知饮冷为内伤
寒。讹为阴证非也。凡饮冷者。虽无房事。而亦每患伤寒也。若房事饮冷而患伤寒。亦有在三阳经者。当从阳
症论治。不得便指为阴症也。世医不明。妄以热剂投之。杀人多矣。特揭出以告人。气逆上行。故有发热头痛
诸证。简案、气逆。甲乙作气迎。非。
\x伤肝\x 张云。肝藏血。其志为怒。其经行胁下也。
\x有所击仆\x(止)\x则伤肾\x 百病始生篇。黄帝曰。其生于阴者奈何。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
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张云。脾主肌肉。饮食击仆者。
伤其肌肉。醉后入房。汗出当
风者。因于酒食。故所伤皆在脾。肾主精与骨。用力举重则伤骨。入房过度则伤精。汗出浴水。则水邪犯其本
脏。故所伤在肾。简案、击仆与下文所谓异。
\x得往\x 张云。往、进也。
\x卒寒\x 张云。卒、猝同。
\x空窍\x 张云。空、孔同。
\x精阳气上走于目\x 张云。精阳气者。阳气之精华也。故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x其别气\x 张云。别气者。旁行之气也。气自两侧上行于耳。气达则窍聪。所以能听。
\x其宗气\x 张云。宗气。大气也。宗气积于胸中。上通于鼻而行呼吸。所以能臭。
\x为臭\x 简案、臭、 同。许救切。说文以鼻就臭也。亦作嗅 。
\x其浊气\x 张云。浊气、谷气也。谷入于胃。气达于唇舌。所以知味。
\x皆上熏于面\x 张云。凡诸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如脉度篇曰。五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
于鼻。心气通于舌。肝气通于目。脾气通于口。肾气通于耳。此五脏之气。皆上通于七窍。不独诸阳经络。乃
得上头也。
\x天气甚寒\x 简案、诸本及甲乙作大热甚寒。但张本与此同。上文曰天寒。而不曰天热。则作天气甚
寒为是。四十七难云。人面独能耐寒者何也。然人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阴脉皆至颈、胸中、而还。独诸阳脉
皆上至头耳。故令面耐寒也。张揭数证驳难经。今不繁引。
\x虚邪之中身也\x 八正神明论云。虚邪者。八正之虚邪气也。正邪者。身形若用力汗出。腠理开。逢
虚风。其中人
也微。故莫知其情。莫见其形。又管能篇文。与本篇略同。
\x命曰明\x(止)\x命曰工\x 张云。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
切脉而知之谓之巧。盖本诸此。
\x与尺之相应也\x 甲乙作与尺之皮肤相应也。据下文皮肤二字正系缺文。甲乙为是。
\x桴鼓\x 简案、桴、 同。音浮。击鼓槌也。汉李寻传。犹 鼓之相应是也。
\x本末根叶之出候也\x 志云。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乃五脏五行之神气而见于色也。脉者荣血之
所循行也。尺者谓脉外之气血。循手阳明之络。而变见于尺肤。脉内之血气。从手太阴之经。而变见于尺寸。
此皆胃腑五脏所生之气血。本末根叶之出候也。
\x形肉\x 志云。谓尺肤也。知色脉与尺之三者。则神且明矣。
\x见其色\x(止)\x则已矣\x 张云。不得其脉。言不得其合色之正脉也。相胜之脉。如青色得毛脉。以
金克木之类是也。相生之脉。如青色得石脉。以水生木之类是也。
\x调其脉之缓、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