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搜成剂,丸如梧子大,蜡护,临服
剖,用人参汤化下三丸至五丸。《本事方》有人参、南星、天竺黄。
王晋三曰∶此治心脏神昏,从表透里之方也。黄,犀、玳、珀,以有灵之物,内通心窍。朱、雄、二箔,以重坠之
品,安镇心神。佐以脑、麝、安息,搜剔幽隐诸窍。东垣云∶冰、雄、牛、麝,入骨髓,透肌肤。抱朴子言∶金箔、雄
黄,合饵为地仙,若与丹砂同用为圣金。饵之可以飞升。故热入心包络,舌绛神昏者,以此丹入寒凉汤药中用之。能祛
阴起阳,立展神明,有非他药所可及。徐氏云∶安神定魄,必备之方,真神丹也。若病因头痛而即神昏不语者,此肝虚
魂升于顶,当用牡蛎救逆以降之,又非至宝丹所宜轻试。
\x凉膈散\x(一名连翘饮子)
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芒硝 甘草(各二两) 黄芩(酒炒) 薄荷 栀子(各一两)
为粗末。每服三五钱,加竹叶七片,水一碗半,煎一碗,去滓;入生白蜜一匙,微煎温服。
与四物各半服,能和营泄热,名双和散。《本事方》加赤芍、干葛,治诸热累效。《玉机》云∶轻者,宜桔梗汤。汪
按∶此方与第二方桔梗汤名同实异。即本方去硝、黄,加桔梗舟楫之品。浮而上之,去膈中无形之热,且不犯中下二焦
也。
雄按∶此方加减法,详《宣明论》。
徐洄溪曰∶此泻中上二焦之火,即调胃承气加疏风清火之品也。
余师愚曰∶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升散于上。大黄、芒硝推荡其中。使上
升下行,而膈自清矣。余谓疫疹乃无形之热,投以硝黄之猛烈,必致内溃,因去硝、黄,加生石膏、桔梗,使热降清升,
而疹自透,亦上升下行之义也。
雄按∶法本宣明,剪裁甚善。
\x犀角地黄汤\x
暹罗犀角(磨汁) 连翘(各三钱) 生地(五钱) 生甘草(五分)
水二钟,武火煎三物至八分,去滓;入犀汁和服。
王晋三曰∶温热入络,舌绛烦热,八九日不解,医反治经,寒之,散之,攻之,热势益炽,得此汤立效者。非解阳
明热邪,解心经之络热也。按《本草》犀角、地黄能走心经,专解营热。连翘入心,散客热。甘草入心,和络血。以治
温热证,热邪入络,功胜《局方》。
\x导赤散\x
生地 木通 甘草梢(各等分,雄按∶生地、木通不应等分。)
水煎服,或加淡竹叶。汪按∶古方淡竹叶即竹叶也,淡竹乃竹名耳。今药肆所售淡竹叶草,是小青之别种,性能凉
胃,不能清心,医人每多误用。
雄按∶本方去甘草,加黄芩蜜丸,名火府丹,亦治心热溺涩淋渴等证;本方加升麻、黄连、丹皮,名升麻清胃汤。
轻清凉血,乃秦皇士透化斑疹之良剂。
\x理中丸\x
人参 甘草(炙) 术 干姜(各三两)
捣筛为末,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服之。日三四服,夜二服。腹中未热,益至三四丸。
雄按∶“未热”二字,须着眼,腹中不冷者,其可服乎。
然不及汤。汤法∶以四味根据两数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渣,温服一升,日三。
徐洄溪曰∶此仲景治寒多霍乱之方也,盖亦伤寒之类。后人以暑月之吐利当之,而亦用此方,更造为大顺散者,皆
无稽之论也。
\x四君子汤\x
人参 白术(炒) 茯苓(各二钱) 甘草(炙,一钱) 生姜(三片) 大枣(二枚)
水煎,温服。
徐洄溪曰∶此补脾之主方。
\x玉女煎\x
生石膏(三五钱) 熟地(三五钱或一两) 麦冬(二钱) 知母 牛膝(各一钱五分)
水一钟半,煎七分服。
雄按∶陈修园力辟此方之谬。然用治阴虚胃火炽盛之齿痛,颇有捷效。若治温热病,地黄宜生,牛膝宜删。叶氏引
用,决不泥守成方,近读《景岳发挥》,果与陈氏之论印合。
\x四物汤\x
生地 当归(各三两) 芎 (一两五钱) 芍药(二两)
咀。每服四钱,水二盏,煎八分,去滓,温服。
张路玉曰∶四物为阴血受病之专药,非调补真阴之药也。
汪按∶调补真阴宜集灵膏。不宜四物,而人多误会。
\x小柴胡汤\x
柴胡(半斤)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生姜(各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
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
尤拙吾曰∶热入血室三条,其旨不同。第一条是血舍空而热乃入者,空则热不得聚而游其部,故胁满痛。第二条是
热邪与血俱结于血室者,血结亦能作寒热,柴胡亦能去血结,不独和解之谓矣;第三条是热邪入而结,经尚行者,经行
则热亦行而不得留,故必自愈。无犯胃气及上二焦,病在血而不在气,在下而不在上也。若诛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