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指内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隐白也。
手少阴心之脉。起于小指内出其端。循指内 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
手太阳小肠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去爪甲下一分陷中为井。
足太阳膀胱之脉。出于至阴。小指外侧。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金。足小指之端也。
足少阴肾之脉。起于小指之下为井。涌泉穴也。手厥阴心包之脉。其直者循中指出其端
。去爪甲角如韭叶陷中为井。中冲穴也。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
手少阳三焦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去爪甲角如韭叶为井。
足少阳胆之脉。出于窍阴。足小指次指之端。如韭叶为井。其支者。上入大指岐骨内
出其端。还贯爪甲出三毛。
足厥阴肝之脉。起于大指之端。入聚毛之际。去爪甲如韭叶为井。大敦及三毛中。(六
呼)
凡此大接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
东垣二十五论后录



<目录>卷下

<篇名>诸经头痛

属性:阳明头痛。自汗发
热。白芷。 少阳头痛。脉弦(往来)寒热。柴胡。太阳头痛。恶风恶寒。川芎。太阴头痛。
痰物理重腹痛。半夏。少阴头痛手三阴三阳经不流行。而足寒逆为寒厥头痛。细辛。厥阴头
痛。项痛脉微浮缓。欲入太阳其疾痊矣。然而亦当用川芎。气虚头痛。黄 。血虚头痛。当
归。诸气血俱虚头痛。黄 当归。伤寒头痛。〔无汗(麻黄汤)。有汗(桂枝汤)〕太阳经所发
阳明头痛。白虎汤。少阳头痛柴胡汤。太阴头痛〔脉浮(桂枝汤)。脉沉(理中汤)〕少阴头痛
。(脉沉微热。麻黄附子细辛汤)厥阴头痛。外伤本经(桂枝麻黄各半汤)。
呕而微吐水。(吴茱萸汤。内亦病也)
易老曰。非白术不能去湿。非枳实不能消痞。非天雄不能补上焦之阳虚。非附子不能补
下焦之阳虚。治目不能远视能近视或亦妨近视或脉风成疠。(地芝丸)主之。
生地黄(爆干四两) 天门冬(汤炮去心) 枳壳(面炒去y二两) 甘菊花(未开者秤二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如能饮食茶。清汤下。不能饮食。温酒下。食后改熟地
黄亦可。(此说亦见病 气直目门下亦有)
治目不能近视。反能远视。服(局方定志丸)。
目能远视。责其有火。不能近视。责其无水。法当补肾。目能近视。责其有水。不能远
视。
责其无火。法当补心。补肾补足少阴。补心补手少阴。补肾。(六味地黄丸)加牡蛎。补心。
(定志丸)加茯苓。
不能近视。晨服(地黄丸)。
不能远视。卧服(定志丸)。 治精滑久不愈。(固真丸)。
手足少阴经
不能远视。卧服(定志丸)。
单牡蛎不以多少。砂锅子内 醋淬七遍为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
心盐汤下。
六脉俱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痛也。食少而渴不已。心下痞腹中痛。或腹中狭窄如绳
束之
急。小便不利。大便不调。精神短少。此药专治大渴不止。腹中窄狭。所食减少。大有神效

白茯苓(去皮) 陈皮(去白) 人参
生姜(先用滚汤掠过焙干各秤一两)秋时减姜一
上同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白
汤化下。食前空心细嚼。白汤送下亦可。忌生冷硬物。及怒发思虑过节。
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或泻利不止而腹胀。或纯便血赤血。或杂脓血。
便虽多
而不渴。精神短少。或面白脱色。此失血之故。或面黄而气短。此元气损少之故。且小肠者
。手太阳经丙火也。膀胱者。足太阳经壬水也。是壬水来丙小肠之位。小肠为壬所克而外走
也。诸手经短。而足经长。兼以五行相克论之。俱是足经。此火投于水大寒之证。宜温之
则愈。其与难经一证寒热相反。亦名曰小肠泻。亦作泄。海藏云。此杂病火投于水。变为寒
证。又外伤足太阳膀胱经。左脉俱浮为表阳之候也。忽变为内寒。亦旺火投盛水。而屈丙就
壬化。脉反不浮而微沉。此内病与外病俱有此。火投水例。非精于脉诊者。孰能知之。(姜
附赤石脂朱砂丹)
生附子(半两) 生干姜(半两不泡) 朱砂(一两另研) 赤石脂(一两半水飞)
上为细末。酒
糊丸如黑豆大。每服十五丸至二三十丸。米饮汤下。茯苓煎汤下尤妙。
东垣云。因看卢氏
医镜。见此一药味数分两同。惟丹砂用伏火者。及治病有瘥。所治者小便数而不禁。怔忡多
忘。魇梦不已不同耳。见其不同审而详之乃得此之治法不瘥且泛举之。经言肾主大小便。肝
主小便淋溲。难经云。小肠为赤肠是面赤色。及便溺赤色者。皆出心与小肠。南方赤色。
显于外也。经言。下焦如渎者。正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