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馑之后,或兵氛师旅之余,及五运之害制,六气之乖违,两间厉气与人事交并而瘟 疫始成焉。人触之辄病,症候相同,而饥寒辛苦之辈感者居多,年高虚怯之人感之偏重,是皆有 毒瓦斯以行乎间,此毒又非方书所载阳毒、阴毒之谓。未病之先,已中毒瓦斯,第伏而不觉,既病之 时,毒瓦斯勃发,故有变现诸恶候。汗下之后,余毒往往未尽,故有自复之患。是毒瓦斯与瘟疫相为 终始者也。兹定金豆解毒煎以解其毒势,且能清热。并不用芩、连、栀、柏而热已杀(杀,音晒。)
矣。
金豆解毒煎
(自定新方。)
金银花(二三钱) 绿豆(皮,二钱) 生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蝉蜕(去足翅,八分)
井花水(清晨首汲。)煎。或再加僵蚕(浸去涎。)一钱。
银花能清热解毒,疗风止渴。绿豆甘寒亦清热解毒之品,兼行十二经,祛逐疫毒,无微不入。
甘草解一切毒,入凉剂则能清热,亦能通行十二经,以为银花、绿豆之佐。陈皮调中理气,使营 卫无所凝滞。蝉蜕取其性之善退轻浮,易透肌肤,可散风热,开肌滑窍,使毒瓦斯潜消也。此方于瘟 疫九传中,皆可加减消息用之。
绿糖饮
(自定新方。)五谷皆可入药,如白虎汤之用粳米,白术散之用薏仁,牡蛎散之用浮小麦,
疏凿饮之用赤豆,阿胶散之用糯米,以及麦芽、黄卷、饴醯等项,靡不各效其能以见于世。甚至于 面合曲则称之曰神。黍酿酒则推之曰圣。取精用宏,未可更仆数矣。独绿豆之功能,世鲜有知者。
何绿豆之蹇于遇乎?绿豆性虽清凉而不寒苦,且善于解毒退热,除烦止渴,利小水,独于治瘟疫为 尤宜焉。张景岳有绿豆饮,载在新方寒阵中,虽极赞其妙,但惜加入食盐,以之治瘟反益发渴,而 绿豆之功能隐矣。今易以洋糖,则既能解毒,且兼凉散,瘟疫初终,俱可服食,乃平易中之最佳最 捷方也,至于穷乡僻壤,农家者流,以及寒士征人,仓卒苦无医药,用此亦可渐次汗解,即服药 者,兼服此饮,更能添助药力,以成厥功。经症未明者服之,亦总不犯禁忌,诚治瘟疫之良剂,幸 毋以平浅而忽之也。
绿豆不拘多少,白糖酌加。(绿豆功全在皮,毋去之。)将绿豆煮酽汤,取出,加洋糖与饮,
冷热随病者之便。以此代茶,渴即与饮,饥则拌糖,并食其豆。
【目录】卷之二·论治\瘟疫统治八法【篇名】针刮属性:针法有二,用针直入肉中曰刺。将针尖斜入皮肤向上一拨,随以手摄出恶血曰挑。刮法有四,
有用蛤壳者,有用瓷盅者,有用麻KT 者,(惟刮臂用。)有用铜钱者。凡刮,或蘸清水,或盐水,或香 油。余见刮瘟疫者,则用小枣蘸烧酒刮之,刮出紫疙瘩如熟椹,随用针斜挑破,摄出血,再另刮 出疙瘩挑之,刮毕挑止。原其用枣 蘸酒之意,取其以火攻火固已,不如易以蓖麻油蘸刮,如无,用麻汁(捣蓖麻仁稍加水,取浓汁。)
更捷。余见刮挑者,往往待瘟邪入里,现谵狂等症方用之,初感即用此方当更善也。至于瘟疫,
或有咽喉诸症则刺少商穴。(刺法穴道并见下虾蟆瘟。)或体厥脉厥等症则刺少商穴,并十指上薄肉 (靠指甲边一韭叶宽处。)当中刺之血出,如血不出,可摄出之皆效。
刮针穴道 颈项后当中,刮一道;
两旁左右大筋上,各刮一道;左右两肩软肉处,(靠肩井。)各刮一道;两肩下脊背上软肉处,各刮 一道;脊骨两旁,竖刮(自脖下至腰。)各两道;脊后胁间肋缝中软肉处,左右各刮数道;前侠旁软 肉处,斜刮各一道;前胁间肋缝中软肉处,左右各刮数道。每处如刮出紫疙瘩,随用针挑破,摄 血。
【目录】卷之二·论治\瘟疫统治八法【篇名】涌吐属性:吐法近今多不讲,而抑知实有奇效也。吴又可止言邪在胸膈,欲吐不吐者方用此方,而抑知 瘟疫不论日数,忽得大吐,甚是吉兆,将欲汗解也。吴太史德 宿病胃痛,痛极则吐,偶感瘟症,
十余日,正危急间,又犯宿疾,胃口大痛,移时继以 呕吐,困顿不止。从皆惶遽莫措,求余诊视,余曰∶无妨,可勿药,有喜,不久当汗解矣。众以 余言始定。至夜,果大汗而愈。盖吐中即有发散之意,彼触动沉 而吐者,尚能发瘟疫之汗,则 涌吐之功又安可没也耶!
仙传吐法 治一切瘟疫、伤寒、伤风、伤酒、伤食,饮百沸汤半碗,以手 揉肚,再饮再揉,直至腹无所容,用鸡翎探吐,吐后煎葱汤饮之,覆衣取汗,甚捷。初得病用之 更宜。
萝卜子汤吐法 凡邪实上焦,或痰食气逆不通等症,皆可吐。可代瓜蒂、三圣散。萝卜子捣 碎,温汤和搅,徐饮之,少顷即吐,或吐不尽,必从下行。
又法 食盐少许,炒红,入滚水,宁稍 淡勿过咸,取半碗,渐次加增饮,自然发吐,以祛病为度。治食伤痞闷、膈痛、手足逆冷、尺脉 全无,兼治冷气、鬼气、蛊毒。又法∶烧盐对热童便,三饮而三吐之,治干霍乱。
又法 治积食胸闷,不宜汗下者,淡豉、食盐,水煎服,取吐。
【目录】卷之二·论治\瘟疫统治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