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贴脐中。无不立验。此治内因者也。内经曰。肾者胃之关。又曰肾主开阖。开窍于二阴。治脾泄者。亦宜治肾。况肾泄乎。补脾不如补肾之说。亦未之闻乎。

  内因外因。分开两门。又处处提出产后与平常泄泻不同。精义不磨。

  平胃散

  苍X(五斤泔浸七日) 陈皮(三斤去白) 浓朴(三斤姜汁炒) 甘草(十二两炙)

  上共为末。白滚汤调服三五钱。

  长生活命饮

  (见燥症门)

  嘉禾饮

  苡仁(二钱) 扁豆(二钱炒) 丹参(一钱五分) 茯苓(一钱) 白芍(一钱炒) 山药(一钱炒) 谷芽(一钱炒) 沙参(一钱) 人参(一钱) 石斛(一钱) 陈皮(八分) 神曲(八分) 半夏曲(八分) 莲子(七粒去心炒) 甘草(五分) 黑枣(三枚)

  水煎服。

  六君子汤

  (见中风门)

  六味汤

  八味汤

  (均见审虚虚门)

  四神丸

  破故纸(四两炒) 肉豆蔻(面裹煨) 五味子(各二两) 吴茱萸(一两汤炮炒)

  上为末。用大枣百枚。生姜八两煮烂。取枣肉捣丸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或食前淡盐汤或滚汤下。

  产后血晕

  产后血晕。有虚实之各异。实者瘀血之假实。而虚者气血之真虚也。夫血由气化。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阻。是血随气流转者也。胎下之后。阴血暴行。气分骤亏。失于运动。故将下未下之血。停蓄成瘀。上冲胸腹作痛。斯时头目掉眩。迷乱心神。眼前生花。剧则人事昏愦。牙关不开。外治或烧漆器。或熏醋炭。内治宜生化东加失笑散。体素阴虚者。加童便。体素阳虚者。加肉桂。体虚甚者。加人参。世俗惑于用参瘀反不行之说。印定后人眼目。不敢轻用。致元气下陷而脱者多矣。此假实之症也。若去血过多。气孤无偶。察其外症。眼合口张。面白手撒。气出多而入少。手足冷而厥逆。冷汗自出。脉细如丝或浮大无根。此肾气不纳。而肺气不主。根本摇摇。气虚欲脱之象也。治宜血脱益气。

  阳生阴长。用人参两许。而以归地姜附佐之。庶可救垂危于欲绝。此真虚之症也。要之实中有虚。瘀去而真虚自现。

  虚中更虚。血枯而真气亦离。切勿信古载牡丹夺命等方。以散血而损人命也。医家其慎诸。

  晕因于血。血之瘀。气之弱也。粗工熟能察此。惟先生言之凿凿。

  生化汤

  当归(五钱) 川芎(二钱) 炮姜(一钱) 甘草(五分炙) 桃仁(十粒去皮尖双仁不用)

  水二钟。加酒少许。煎好温服。

  失笑散

  蒲黄(拣净) 五灵脂(拣去砂石等分俱炒)

  上为末。每服二三钱。酒煎热服。

  参附回生汤

  治产后气血暴去过多。急用此方。

  人参(三钱) 熟地(三钱) 当归(二钱) 炮姜(一钱) 附子(一钱) 白X(二钱土炒)

  陈米炒熟。水煎服。

  产后发热

  产后发热。有内伤。有外感。有瘀血。有食滞。症各不同。脉亦迥异。医家宜详辨之也。盖外感发热。因产后空虚。

  风寒乘虚而易入。其症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紧而数。用表药一二剂可愈。若感时令疫热之邪。寒短热长。头痛身痛。口渴谵语。脉浮数。或细数。用扶正逐疫药治之。然所发与血虚发热无异。但此时必疫邪盛行。或为他入传染。或因未产之先。症虽有别。而救元则一也。若有瘀血不行。阻塞气道。或腹中作痛。或经络作肿。亦大发热。其脉芤数。宜去瘀生新药治之。若有食滞发热。必呕吐嗳腐。腹痛泄泻。

  脉大而滑。宜消导药治之。若下血过多。孤阳无偶。浮越于外。壮热不退。烦躁不宁。谵语不休。汤饮不绝。脉浮大空数。宜大补气血药治之。古人有言。

  产后类伤寒。三阳症恶寒发热头痛。毋认为伤寒。太阳症发热头痛。乍寒乍热。或兼胁痛。毋认为少阳症。潮热有汗。大便不通。毋认为阳明症。盖由气血两虚。阴阳不和。而类外感。且产后重发汗。汗发则虚。而祸至矣。产后类伤寒三阴症。腹满咽干。大便实。勿专论为太阴症。口燥咽干。勿专论为少阴症。又汗出谵语。便秘。勿专论为胃中有燥屎宜下。数症多由劳倦伤脾。运化艰难。气血枯竭。肠腑燥渴。乃虚症类实。所当补者也。夫产后之热。

  气血两虚者居多。药宜甘温。阴虚生热者。或有药宜壮水。丹溪大补气血之论。不可泥。丹溪大补气血之论。正可法也。先君子治产后壮热发狂。持刃杀之。用附子一枚。人参一两。童便一杯。一剂霍然。甘温能除大热也。余治侄女产后阴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