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也。合而论之。则深而清明者为太过。浅而浊暗者为不及。太过者病在外。不及者
病在内。察其气色而言脏腑。察其脏腑而言病症。明暗者言其光彩。清浊者论其气色。气色淡者谓之浅。
气色浓者谓之深也。以寒热言之。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以证候言之。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
寒。其声色臭味情志变动。与夫部位之生克。色病之从违。皆可以面部相应之法。比例而推也。然面目相
应者。固可同断。面目不应者。亦可合观。盖应者其常。不应者其变。知其所以变。则知其所以病矣。经曰。精
明五色者。气之华也。赤欲如帛裹朱。不欲如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盐。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蓝。黄欲
如罗裹雄黄。不欲如黄土。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地苍。由此观之。则目色之欲清明。不欲浊暗。益可见矣。
夫清明者。神之着。灵动者。神之用。得神则生。失神则死。神也者。心之精爽也。左传云。心之精爽。是谓魂魄。
魂魄去之。何以能久。其是之谓乎。(地苍。朝鲜本作地炭。见东医宝鉴。)



<目录>卷下

<篇名>睑色望法提纲

属性:既述睑之形容。当观睑之气色。夫睑者。眼弦也。上为阳。下为阴。左为阳。右为阴。小 在外为阳。大 在内
为阴。察其色之所见。以言其病之所在。脾胃之候也。脉经云。脾之候在睑。以气色言之。青属木。赤属火。黄
属土。白属金。黑属水。此脏腑五行之分也。察其泽夭。以知成败。察其浮沉。以知浅深。察其清浊。以知阴阳。
察其微甚。以知虚实。察其散抟。以知远近。浮清为外。沉浊为内。视气色而言脏腑。审脏腑而言病症。参之
以五色相应之理。其常变可推也。参之以五行生克之理。其顺逆可推也。合气色部位而参之。其相乘之
理。又可推也。黄赤为风。青黑为痛。白为寒。皆可比例以相参也。析而观之。合而断之。变化无穷矣。圣人之
法。所操者约。所及者广。五官气色。皆当作如是观也。然经言五色决于明堂。又当参伍以通其变焉。合四
诊而察之。庶乎其可矣。



<目录>卷下

<篇名>面目望法相参

属性:察目之法。形色既可参观。面目亦当合论。经曰。凡相五色之奇脉。面黄目赤。面黄目青。面黄目白。面黄目
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者。皆死也。盖不死者。以其有黄色也。死者。以其
面无黄色。目亦无黄色也。夫黄者。土色也。犹脉之胃气也。故凡病患。准头印堂年寿及目睑。有黄气明润
者。皆为欲愈之候。扁鹊华佗察声色秘诀云。病患面目俱等者不死。病患面黄目青者不死。青如草滋死。
病患面黄目赤者不死。赤如 血死。病患面黄目白者不死。白如枯骨死。病患面黄目黑者不死。黑如
死。病患面黑目青者不死。病患面青目白者死。病患面黑目白者不死。病患面白目黑者死。病患面青目
黄者五日死。病患面赤目青者六日死。病患面黑目白者。八日死。病患面黄目青者。九日死。病患面赤目
白者十日死。此皆相参之法也。详求扁鹊华佗所谓生死者。面目以贵明润而忌枯槁也。其与内经有异
同者。当以是贯通之。(秘诀面目之色。传写多误。今从宋元校正王氏脉经。)



<目录>卷下

<篇名>眼目形容条目

属性:凡察目之形容。前已述其提纲。今当集其条目。如开目喜见人者。属阳。闭目不欲见人者属阴。 目者阳
气盛。瞑目者阴气衰。目瞑不得卧者。卫气留于阳。不得入于阴。目闭不得视者。卫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
阳病 目而动者轻。阴病闭目而静者重。闭目而渴。心下牢者。脉当得紧实而数。而反得沉濡而微者死
也。闭目不欲见人者。脉当得弦急而长。而反得浮涩而短者死也。目瞑耳聋。上虚下实者。过在足少阳厥
阴也。强上瞑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者。劳风也。目不合。卒口僻者。足阳明之筋急也。目不开。卒口僻者。
足阳明之筋纵也。翕翕发热。形如醉人。腹中烦重。皮目 而短气者。脾中风也。眼皮垂下。而不能展上
者。因于风湿。将有半身不遂之患也。眼畏光不能开者。眼内发热也。中风。合眼鼻鼾者。不治之证也。目闭
而青。时小惊者。痫候也。太阳病。脉浮紧。无汗发热。身疼痛。八九日不解。发烦目瞑。剧者必衄。衄乃解也。视
而时瞑。非开目者。衄之常候也。脉浮大上关上。但欲眠睡。目合则汗者。三阳合病也。脉微细。但欲寐者。少
阴病也。热病身重。骨痛耳聋。而好瞑者。病在骨也。目不合者。目气不营。阴跷病也。目瞑直视。毛焦面黑者。
阴气绝也。目涩欲睡者。肝绝也。厥不知人。目合。爪甲青者。肝绝也。目正圆者。痉病之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