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盖五十以前。五脏相生而日长。五十而后。五脏相减而日消。此天年之常也。然
有年已老而体未衰者。有年方壮而形先槁者。虽强弱之不齐。亦盛衰之各异尔。要之盛于中者。必着于
外。衰于里者。必形于表。故望其形色之盛衰。即可知其脏腑之盛衰。脏腑形色。犹根本之与枝叶也。此老
少之同异。可一隅而反三也。



<目录>卷上

<篇名>居养望法相参

属性:形志苦乐不同。气体居养各异。老少强弱既讲。富贵贫贱须详。藜藿之家。原难例于肉食。文绣之体。岂可
比之布衣。贫贱者。形容枯槁。面貌黧黑。因受酷热严寒之困。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
之间。此居养之不齐。而气色所由异者也。或谓富贵多虚。其治宜补。贫贱多实。其治宜攻。殊不知道贵融
通。虚实勿拘于黑白。法嫌执滞。补泻宜察其浅深。况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贫贱恒多空乏。食必大牢。出
必乘车。富贵岂少强盛哉。是故治疗之则。必审其因。诊视之方。当观其证。五官面貌。无不变色易容。二便
均调。要皆舍标从本。见于面。盎于背。生色根心。察其理。聆其音。诚中形外。用是见微知着。因此识彼。证治
本于岐黄。针灸循其规矩。汤遵仲景。博采众方。药效神农。参观本草。此圣人之遗范。实医士之格言也。



<目录>卷上

<篇名>变色望法相参

属性:望诊之法。有天道之殊。有人事之变。故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常色。欲知常色。必先知常色之变。欲知常色
之变。必先知常色变中之变。何则。饮酒者脉满络充。故目红息粗而色赤。肝浮胆横。故趾高气扬而色青。
食入于阴。气长于阳。故饱食者。血华色而益泽。饥则气衰。甚则气少。故腹馁者。色泽减而少气。奔走于风
雪中者。寒侵肌表。故色青而闭塞。奔走于暑日中者。热袭皮肤。故色赤而浮散。房劳者。精气下泄。故目下
色青。用力者。血气上趋。故面上色赤。久卧伤气。面则壅滞。未睡伤血。色或浮赤。怒则肝气逆。故悻悻然目
张毛起而面苍。愧则心气怯。故赧赧然颜惭汗出而面赤。思则气结于脾。故睑定而色黄以涩。喜则气发
于外。故颐解而色红且散。悲则气消于内。故五脏皆摇。色泽减而声 以杀。忧则气并于中。故两眉双锁。
色沉滞而气郁以塞。恐惧者。精神荡惮而不收。故色脱而面白。惊怖者。血气分离而乖乱。故气促而面青。
此皆常色变中之变。固可因其气色未定而知之。然必待其气色已定而诊之。知其常色变中之变。可诊
其病色变中之变矣。



<目录>卷上

<篇名>望色先知平人

属性:凡欲知病色。必先知平色。盖平人之色。不浮不沉。不清不浊。不微不甚。不散不抟。光明润泽。血华其色也。
五脏生成篇曰。生于心。如以缟裹朱。生于肺。如以缟裹红。生于肝。如以缟裹绀。生于脾。如以缟裹栝蒌实。
生于肾。如以缟裹紫。此五脏所生之外荣也。夫缟者。白绢也。绢之白。犹肤之白也。绢之光明润泽。犹肤之
光明润泽也。光明者。神气之着。润泽者。精血之充。其曰朱。谓其色之正赤也。曰红。谓其白之间赤也。曰绀。
谓其青之间赤也。曰栝蒌实。谓其黄之间赤也。曰紫。谓其黑之间赤也。赤者。血色也。缟者。肤色也。其青赤
黄白黑虽不同。要皆有血色之赤。以间乎其中焉。肤色之白。以包乎其外焉。惟此朱红绀紫者。隐于肤之
内。而光明润泽者。显于肤之外。故曰。如以缟裹。盖五色之着。欲其间见。不欲其独呈。欲其合于中。不欲其
露于外也。五脏之所生也。四时之所成也。气血华其色。精神彰于面焉。此所谓平人也。平人者何。无病者
也。知其平之为无病。可知其不平之为病矣。



<目录>卷上

<篇名>色以润泽为本

属性:盖闻博以穷理。约以知要。色脉之变。虽有万殊。理义之旨。初无二致。特不求其本。斯散而无纪矣。何则。灵
素论脉。以胃气为本。望色。以润泽为本。凡诊脉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凡望色润泽者生。沉夭者死。然
则色之润泽。岂非犹脉之胃气乎。经言。青如翠羽者生。赤如鸡冠者生。黄如蟹腹者生。白如豕膏者生。黑
如乌羽者生。此五色之见生也。以其血色虽变。而犹有润泽也。青如草滋者死。黄如枳实者死。黑如煤
者死。赤如 血者死。白如枯骨者死。此五色之见死也。以其血色已变。而更无润泽也。夫润泽之有无。犹
胃气之有无也。盖脉之胃气。脉之神也。色之润泽。色之神也。脉贵有神。色亦贵有神也。色脉虽殊。其源无
二。实决死生之大要。察病症之先务。因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