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毒散痈,多食伤目。生姜性温,能
通神明,痰嗽呕吐,开胃极灵。食盐味咸,能吐中痰,心腹卒痛,过食损
颜。茶茗味苦,热渴能济,上清头目,下消食气。酒通血脉,能助药势,辟散风寒,诸恶鬼气。醋消肿毒,积
瘕可去,产后金疮,血晕皆治。淡豆豉寒,能除懊 ,伤寒头痛,心下烦焦。紫河车甘,疗诸虚损,劳瘵骨蒸,
培植根本。天灵盖咸,传尸劳瘵,温疟血崩,投之立瘥。人乳味甘,补阴益阳,悦颜明目,羸瘦仙方。童便气
凉,扑损瘀血,虚劳骨蒸,热嗽尤捷。



<目录>卷二

<篇名>真中风一

属性:【歌】腑中风邪显六经,面加五色表之形。若还中脏多便阻,绝证临之命必倾。半身不遂 斜口,此是风
邪中在经。有表汗之须续命,六经加减认教真。须知在里溲便秘,实者尤当三化行。原无表里秦艽治,大要清
心静养神。
【论】经云∶风为百病之长也,善行而数变。或为寒中,或为热中,或为寒热,或为偏枯,或为疠风,皆
为风也,其变莫测。然八方之风邪中人,则有中腑、中脏、中经脉之分,所以别其邪之浅深也。中腑者,有表
证,面加五色,脉浮弦而恶风寒,拘急不仁,现六经形证,治宜汗之,亦不可过汗,损其卫气。中脏者,内闭
九窍,故唇缓失音,鼻塞,耳聋,眼瞀,大小便秘,故可下之,亦不可过下,损其荣血。中经脉者,外无六经
形证,内无便溺阻隔,故治之在经,无表里证,不可汗下,宜静胜其燥,是养血也,大秦艽汤。其有痿痹、瘫
痪偏枯、痛痒、顽麻、中痰、中气,似风而非风也,故另立类中风条以别之。
【脉】中风浮吉,滑兼痰气。其或沉滑,勿以风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虚,扶元治痰,风未可疏。浮迟者
吉,急疾者殂。
\x中腑\x
中腑者,废肢节,审其六经形证,用加减续命汤。国中先须理气,乌药顺气散、对星香散。若兼中脏,大
便秘,三
化汤。失音舌强,大秦艽汤。痰涎盛者,稀涎散、竹沥汤、荆沥汤。
加减续命汤
麻黄(去节) 人参(去芦) 黄芩(去腐) 川芎 芍药(酒炒) 甘草(炙) 杏仁(去皮尖,麸炒)
防己(去皮) 桂枝(净炒) 防风(去芦,各一钱) 附子(炮,去皮脐,五分)
上 咀,生姜三片,水二盏,煎至一盏,通口服。
达按∶古人以此方混治中风,未详其证。盖麻黄、杏仁,麻黄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伤寒。桂枝、芍
药,桂枝汤也,仲景以之治太阳证之中风。如此言之,则中风而有头痛、身热、脊强者,皆在所必用也。人参、
甘草,四君子之二也,局方用之以补气。芍药、川芎,四物汤之二也,局方用之以养血。如此言之,则中风而
有气虚、血虚者,皆在所必用也。风淫末疾,故佐以防风。湿淫腹疾,故佐以防己。阴淫寒疾,故佐以附子。
阳淫热疾,故佐以黄芩。盖疾不单来,杂揉而致,故其用药亦兼赅也。如治中风不审六经形证加减,虽治,与
不治无异也。宜以此汤随证加减,治之如下。
如中风无汗恶寒,麻黄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麻黄、杏仁、防风各加一倍。
宜针至阴出血,(穴在足小指外侧爪甲角,针二分。)昆仑举跷。(穴在足外踝后跟骨,针透太溪。)
如中风有汗恶风,桂枝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桂枝、芍药、杏仁各加一倍。
宜针风府。(穴在项后入发一寸,针入三分,禁灸。)
以上二证,皆太阳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寒,白虎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石膏、知母各二钱,甘草再加一倍。
如中风有汗,身热不恶风,葛根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葛根,桂枝、黄芩再加一倍。
宜针陷谷。(穴在足大指次指本节后陷中,针入五分。)去阳明之贼,兼刺厉兑,(穴在足。)泻阳明之实。
以上二证,皆阳明经中风也。
如中风无汗身凉,附子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附子加一倍,干姜加二倍,甘草加二倍。
宜针隐白。(穴在足大指内爪甲角。去太阴之贼。)
此太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有汗无热,桂附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桂枝、附子、甘草各加一倍。
宜针太溪。(穴在足内踝后,跟骨上陷中,针透昆仑。)
此少阴经中风也。
如中风六经混淆,系之于少阳、厥阴。或肢节挛痛,或麻木不仁,羌活连翘续命汤主之。
根据本方,加羌活、连翘也。
少阳之经绝骨,(穴在外踝上三寸,灸五壮。)灸以引其热;厥阴之井大敦,(穴在足大指甲聚毛间。)
刺以通其经。
乌药顺气散
乌药 陈皮(各二钱) 麻黄(去节) 川芎 枳壳(去y,麸炒) 白芷 桔梗(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