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文明 -05-古籍收藏 - -09-医藏 -10-中医理论

276-形色外诊简摩-第13页



正在加载语音引擎...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宜用温散温下,不可温补。)
是故气之所并为血虚,血之所并为气 虚。何者?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故气并则无血,血并则无气。血与气相失,故为虚焉。络之与孙脉,俱输 于经,血与气并,故为实焉。夫阴与阳,皆有俞会,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匀平,以充其形,九候若一,
命曰平人。(上虚实。以上《素问》。)
喜怒不测,饮食不节,阴气不足,阳气有余,营气不行,(所谓气行血止也。阴津不足以载血,使之 滑利,而阳气之悍者涌来,血遂拥挤而成痈疽。)发为痈疽。阴阳不通,两热相搏,(是血愈拥挤,而悍气 亦不得通,故蒸而为脓矣。)乃化为脓。脓成,十死一生。其白眼青,黑眼小,一逆也。纳药而呕,二逆也。
腹痛渴甚,三逆也。肩项中不便,四逆也。音嘶色脱,五逆也。除此五者,为顺也。
(今疡科有五善七恶之说,义即本此。上痈疽顺逆。)
热病脉静,汗已出,脉躁盛,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
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血 笃重,
是四逆也。(淫,马注谓好色,非也。凡遗精漏浊下利自盗汗皆是。)寒热夺形,脉坚搏,是五逆也。
腹胀,身热,脉大,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脉大,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三逆也。咳且溲 血,脱形,其脉小劲,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五逆也。如是者,不过十五日而死矣。
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一逆也。腹胀,便血,脉大,时绝,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 搏,三逆也。
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五逆也。如是者,不及一时而死矣。(
上杂病顺逆。)
热病不可刺者有九。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
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 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 折,螈 ,齿噤 也。凡此九者,不可刺也。其可刺者急刺之,不汗且泄。(上热病顺逆。以上《灵枢》。)
【目录】卷上\形诊病形类【篇名】诸病以昼夜静剧辨阴阳气血篇属性:(出丹溪)
昼则增剧 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气病而血不病也。
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血病而气不病也。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盛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热入 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补阴泻阳。)
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气自盛于阴分也。夜则安静,
昼则恶寒,是阴气上冒于阳中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补阳泻阴。)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按∶昼夜静剧,仍须辩证之寒热有余不足。即如昼静夜剧,其证见阳热之有余者,是阳陷入阴也。其 证见阴寒之不足者,是阴气自盛也。其证见虚热而不甚者,则为阴虚,而非阳盛矣。其证见微寒而不甚者,又 为阳虚,而非阴盛矣。余根据此例推之。更有寒热日夜数过,寒已即热,热已复寒,无已时者,在初病为风气 太盛,所谓风胜则动也。在汗后为里邪外争,在下后为外邪内争,皆为阴阳不和,而有病进病 退之别也。在久病为阴阳败乱,元气无主也。
【目录】卷上\形诊病形类【篇名】诸病以昼夜静剧辨阴阳气血篇属性:(出丹溪)
昼则增剧 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气病而血不病也。
夜则增剧,昼则安静,是阴病有余,血病而气不病也。
昼则发热,夜则安静,是阳气自盛于阳分也。昼则安静,夜则发热烦躁,是阳气下陷入阴中也。(热入 血室。)昼则发热烦躁,夜亦发热烦躁,是重阳无阴也。(补阴泻阳。)
夜则恶寒,昼则安静,是阴气自盛于阴分也。夜则安静,
昼则恶寒,是阴气上冒于阳中也。夜则恶寒,昼亦恶寒,是重阴无阳也。(补阳泻阴。)
昼则恶寒,夜则烦躁,饮食不入,名曰阴阳交错者死。
按∶昼夜静剧,仍须辩证之寒热有余不足。即如昼静夜剧,其证见阳热之有余者,是阳陷入阴也。其 证见阴寒之不足者,是阴气自盛也。其证见虚热而不甚者,则为阴虚,而非阳盛矣。其证见微寒而不甚者,又 为阳虚,而非阴盛矣。余根据此例推之。更有寒热日夜数过,寒已即热,热已复寒,无已时者,在初病为风气 太盛,所谓风胜则动也。在汗后为里邪外争,在下后为外邪内争,皆为阴阳不和,而有病进病 退之别也。在久病为阴阳败乱,元气无主也。
【目录】卷上\形诊病形类【篇名】诸病以昼夜静剧辨阴阳气血篇属性:(出丹溪)
昼则增剧 夜则安静,是阳病有余,气病而血不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