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先治其表,再治其本。

  霜桑叶(一钱五分) 青蒿(二钱) 黛蛤散(四钱) 女贞子(三钱) 代赭石(三钱) 茯神(三钱)

  丹皮(二钱) 川贝母(二钱) 炙龟甲(五钱) 枇杷叶(四片去毛)

  孙(左) 血虚不复,木燥生风,经络不时抽掣,腹胀带下,冲气不平,气冲至脘,则中脘胀满。宜养血熄肝,参以和胃。

  阿胶珠 牡蛎 金铃子 桑螵蛸 砂仁 炒白芍 佛手 潼沙苑 枇杷叶二诊 脉症相安,然中脘不时痞满,经络抽掣。脉细关弦。营血不足,肝阳冲侮胃土。再育阴熄肝,参以调气。

  阿胶珠(三钱) 白归身(二钱) 香附(一钱五分蜜水炒) 茯苓神(各一钱五分) 土炒白芍(一钱五分)

  半夏曲(二钱炒) 金铃子(一钱五分) 炒山药(三钱) 潼白蒺藜(盐水炒各一钱五分)

  另备服方川楝子(一钱五分) 广玉金(一钱五分) 干橘叶(一钱五分) 炒蒌皮(三钱) 延胡索(一钱)

  制香附(三钱) 白蒺藜(三钱) 光杏仁(三钱) 黑山栀(一钱五分) 枇杷叶(四片去毛)

  倪(右) 肝胃不和,挟痰内阻。中脘不舒,甚则呕吐痰涎。脉形弦滑,重按空虚。血虚胆火犯中。姑和中而泄胆木。

  桑叶 金石斛 制半夏 海蛤粉 炒杞子 丹皮 白蒺藜 云茯苓 钩钩 水炒竹茹二诊 和中气,泄少阳,脉象相安。舌苔薄白,底质带红。痰多中脘不舒,迷沉欲寐,甚则呕吐,其痰更觉胶腻。胃为水谷之海,胃受谷气,则化津化气,以调和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也。西河抱痛,则木郁生火,木火扰中,则脘痞不舒,水谷之气,为火所炼,则不能化津化气,而反凝浊成痰,阳明遂失其通降之常,太阴亦失其清肃之令,所以呛咳痰多,咽中干毛也。伤寒六经中惟少阴有欲寐之条,既非肾阳虚而浊阴弥漫胸中,即是肾阴虚而真阴不能上潮于心矣,所以一则主以四逆,一则主以复脉也。姑循序进之。

  金石斛(四钱) 制半夏(一钱五分) 茯苓(三钱) 广皮(一钱) 桑叶(一钱五分) 丹皮(二钱)

  白蒺藜(三钱) 磨枳实(二分) 钩钩(三钱) 远志肉(五分) 炒竹茹(一钱五分) 姜汁(二匙)

  张(左) 身热已退,而咽次仍然哽阻。脉象弦滑。还是痰气交滞。再为清化。

  香豆豉(三钱) 枳实(一钱) 云茯苓(四钱) 白檀香(一钱五分) 炒竹茹(一钱) 光杏仁(三钱)

  川朴(一钱) 制半夏(二钱) 磨苏梗(五分冲) 枇杷叶(四片)

  另附噙化丸方 栝蒌(二钱) 黑山栀(三钱) 风化硝(一钱五分) 杏仁霜(三钱) 桔梗(三钱) 广玉金(三钱)

  上药六味,研细末,用淡姜汁白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噙化细细咽下。

  卷八

  肝火肝阳

  康(右) 木郁生火,肝火散越。内热日久不退,咽中热冲,头目昏晕。脉弦大而数,舌红无苔,满布裂纹。肝火灼烁,阴津日耗,水源有必尽之势。草木无情,恐难回情志之病。拟黄连阿胶汤以救厥少二阴之阴,而泻厥少二阴之火。

  清阿胶(溶化冲二钱) 川连(五分鸡子黄拌炒) 生白芍(三钱) 地骨皮(二钱) 大生地(五钱) 丹皮(二钱) 女贞子(三钱酒蒸) 川石斛(四钱) 萱花(三钱)

  二诊 内热稍轻,而咽喉胸膈仍觉干燥难忍。舌红无苔,裂纹满布。心火劫烁,阴津消耗。惟有涵育阴津为抵御之计。

  大生地(四钱) 阿胶(三钱) 煨石膏(三钱) 石决明(五钱) 黑豆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花粉(二钱) 炒知母(二钱) 双钩钩(三钱)

  三诊 内热大减,而仍头目昏晕,舌燥咽干。气火内烁,阴津消耗。再和阴泄热。

  大生地(五钱) 生甘草(五分) 粉丹皮(二钱) 阿胶(三钱) 大麦冬(三钱) 生白芍(三钱)

  地骨皮(二钱) 钩钩(三钱) 石决明(五钱) 川雅连(三分鸡子黄拌炒)

  四诊 咽喉胸膈燥痛稍减,神情稍振。然仍口渴无津。厥少二阴之火。劫烁胃阴。再救阴泄热。

  西洋参(二钱) 青盐半夏(一钱五分) 生甘草(五分) 花粉(二钱) 大麦冬(三钱) 煨石膏(五钱) 黑豆衣(三钱) 池菊(一钱五分) 川石斛(四钱) 女贞子(三钱酒蒸)

  五诊 咽喉胸膈燥痛大减。然耳窍闭塞,眼目昏花,大便不行。少阳郁勃之火,上升不靖。甘养之中。再参清泄。

  西洋参(一钱五分) 花粉(二钱) 丹皮(二钱) 黑山栀(三钱) 黑豆衣(三钱) 大麦冬(三钱)

  桑叶(一钱五分) 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