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见点后。惊搐不止者危。发热时切牙窜视。
此心经热甚也。导赤散加黄连、赤芍。若切牙闷瞀。为肝经风热。羌活汤加青皮、柴胡。发热时
声音遂变者。宜清肺气。消毒饮加连翘、桔梗。面赤。加紫草。发热及见点时两目红肿者。风热
上攻也。导赤散加荆、防、蝉蜕。若热至五六日。或腹胀喘急。便秘狂烦。痘不见点。而热甚于
背者。风寒留滞于经。羌活汤。不应。加麻黄。热甚于腹者。实热亢盛于里。大承气汤。其或谵
语循衣。昏睡不省者。皆毒瓦斯内攻。导赤散加连翘、犀角。使小便流利。神爽发
出为吉。若大便四五日不通而谵语者。紫草承气汤下之。昏迷累次。谵语不休者。不治。发热二
三日痘隐隐不透。壮热谵语。喘胀便秘者。夹食感寒而发。先以升麻汤加麻黄汗之。次以大柴胡
利之。发热时小便黄赤短涩者。热毒不透。渗入膀胱也。导赤散加荆芥、连翘、鼠粘子。自汗者。
邪从汗散也。不须更与升发之剂。衄血者。邪从衄解也。衄久不止。犀角地黄汤去丹皮加木通、
荆芥穗。发热时遍身皆热。手足独冷者。此脾胃虚弱。急宜补中益气汤。三四服仍厥冷者难治。
发热时以火照之。若皮肉里有鲜红成片者凶也。若遍身如蚊迹蚤斑者不治。发热时壮热谵语。喘
胀搐搦。寻视腰背有一二点如蚊迹者。闷痘也。不治。发热时腰痛如折。不能坐立者。折腰痘也。
四五日当口鼻出血而死。痘出三四日。身犹有热者。尚欲添痘也。出尽则热自止。若五六日后。
痘出尽复热者。必有余毒未尽。当轻剂以解其毒。不可骤遏。至八九日复发热者。名曰煎浆。将
欲收靥结痂故耳。凡痘疹发热。不可误认外感。过投解散之剂。则表之阳虚。不惟不能长发。且
有痒塌之患。亦不可误认内伤。过投消导。则里之阴亏。不惟不能灌浆。倒陷之祸立至矣。



<目录>卷十二\婴儿门下

<篇名>见点

属性:痘家以看法为要。初见点时。用纸捻蘸清油点照。遍观其色。熟视其形。须以火在内。向外
平照。则隐于肌肉间者。悉皆显现。以手揩摩面颊。如红色随手转白。白随转红。谓之血活。生
意在矣。如揩之不白。举之不红。是为血枯。纵疏难治。又看目睛光彩了然。口唇尖上红活如常。
无燥白紫滞之色。乃为吉兆。又须知灯火之下红。纸窗之下白。不可不审。先哲看痘有四。曰根。
曰窠。曰脚。曰地。根欲其活。窠欲其起。脚欲其固。地欲其宽。四者俱顺。虽密无虑。近世看法。
但言盘顶。盖盘即根也。顶即窠也。所谓脚地。则本乎根窠之圆混。痘点之稀密也。凡见顶起盘
深。红晕透在肉里。方是正痘。若无盘顶。红色浮在皮肤。即是水痘。非正痘也。否则必是气虚
毒盛之故。始虽长发。后必浆清脚阔。十朝十一朝。必变痒塌而死。若根脚阔散。不成红晕。
后必难于收敛。十二三朝必有变也。盖痘疹须辨血气之盛衰。形色之轻重。大抵形属气。色属血。
故形色为气血之根本。最为切要。其起先专看根脚紧束。紧束则热聚。易长易灌。若灌浆
后。专要根脚溶化。溶化则毒解。易收易脱。若发热三四日。身凉而出。初见淡红。
三四日方齐。微觉明亮。磊落如珠。大小不等。颗颗如黍米。摸之碍手。四五日间。明亮光泽。
根窠红活。二三次出。头面胸腹腰背项下稀少。大小便如常者为吉。若一热便出。疮多稠密者。
当详视其根窠分与不分。颜色红润不红润。若其中有先起虚大色黄如金者。名贼痘。大而黑者为
痘疔。若报点青色。箸头大一块不起凸者。此冷疔也。若根窠分。色红润。或一盘三四顶中有黑
疔者。当以银针挑破。口含清水。吸去秽血。用紫草膏、油胭脂。加血余灰。真珠末填入疮内。
或珍珠散并与三仙散。或犀角消毒饮加紫花地丁。以解其毒。挑后痛不止者。隔蒜灸之。若无
根窠。色紫黑疔多。小弱者不治。若头面一片光润。如胭脂涂抹。隐隐于皮肤中者。是血涩不流。
气凝不运。为痰阻滞。不得通贯也。先以升均汤大吐其痰。次以犀角地黄汤去丹皮加木通、紫草、
蝉蜕、连翘。但两颧琐碎成攒。红晕不分颗粒者。急投羚羊解毒汤以分之。若虽分根窠。身热枯
紫者。后必发躁。导赤散以利小便。更用凉血解毒药。入烧人矢一钱。迟则变黑而危矣。若身不
热。只干焦者热也。导赤散。若虽红活。太觉娇嫩。此元气不实。毒入气分。保元汤加连翘、忍
冬。若色淡皮宽者。此元气至虚。参 内托散。若虽高起色红。但干燥口渴。此火盛血少。四物
汤换生地加荆芥、紫草、连翘、木通。最忌参、术。若带淫淫湿气者。此脾
胃气弱。四君子加苍术、荆、防、川芎。切戒黄 。若色虽光润。捺之即破。此气不足。大剂参
内托散。或保元汤。若色如麸壳无水气者